新能源汽車出海,比亞迪被誰打敗?
另一邊,在出海的必爭之地歐洲,國內低調的名爵汽車,依靠英倫血統、渠道優勢、高性價比,力壓比亞迪一頭,成為歐洲市場的排面。
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激增的同時,比亞迪、哪吒、長安等車企,還在海外設立造車工廠,并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一并轉移了過去。
也許,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不僅讓世界人民開上好車,還能在經濟發展等方面,為海外的人們帶來福祉。
熱帶寒帶,喜好不同
最近,“一口老炮”在泰國,辦了場快閃車展。
除了廣汽埃安、長安深藍、小鵬、哪吒等品牌,360的周鴻祎也參加了活動,中國車企、中國媒體、中國網紅,在東南亞他鄉遇故知。
中國新能源車企出海,泰國市場不容忽視,國家地處熱帶、人民身材矮小等特征,給一些車企帶來了機遇。
AutoLife顯示:2024年上半年,泰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冠、亞軍,分別是比亞迪海豚、比亞迪海豹,銷量分別為6394臺、4270臺。
出口到泰國的比亞迪,不僅方向盤改為右舵,車機系統適配了泰語,還給這個東南亞市場,帶來了價格戰的震撼。
潘哥了解到,在泰國市場上,480公里的比亞迪Atto3,售價約17萬人民幣;580公里的比亞迪海豹,折合人民幣31萬元。
天熱、地小、人矮的泰國,讓比亞迪如魚得水;但在天寒、地廣、人壯的俄羅斯,人們似乎更看重續航與空間,理想汽車因此受到歡迎。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俄羅斯汽車銷量品牌榜,理想以8049臺的銷量位列第八,是榜單唯一的新能源品牌。
不過,與在泰國降價的比亞迪不同,理想在俄羅斯往往價格翻倍。比如,在中國賣40多萬元的理想L9,平行出口到俄羅斯后,售價一般超過70萬人民幣。
對此,有網友表示:“理想汽車在俄羅斯,遇見了自適應車主。”“漢化組見多了,第一次見俄化組。”
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等特征,影響著新能源車企的出海;不同國家的經濟狀況,同樣關系著新能源車企的成敗。
比如,在經濟發達的以色列,銷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車,是比亞迪的Atto3,這款脫胎于元Plus的汽車,售價為30多萬人民幣,2023年銷量為1.42萬臺。
而當地拍攝的比亞迪廣告,背景音樂來自蘇菲瑪索成名作《初吻》,屬實是將排面拉滿了。
財大氣粗的以色列人,將比亞迪Atto3捧成銷冠;人均GDP僅為其十分之一的印尼,選擇新能源汽車時,就不能如此豪橫了。
這其中,“神車”五菱在中國市場,一直撕不下低價標簽,到了印度尼西亞市場,這反而成了它的優勢。
2024年7月,印尼最暢銷的10款新能源汽車中,五菱有三款車型上榜,分別為五菱云朵、五菱Air、五菱繽果。
不過,雖然各種五菱新能源汽車,外形大多酷似“老頭樂”,但在印尼人民看來,也算是身份的一種象征。
同時,在街道擁擠、基建較差的印尼,這種“剁椒魚頭”風的汽車,停車往往更方便,通過性也更好。
誰是歐洲之王?
不同特點的海外市場,讓新能源車企有喜有憂;在氣候條件、經濟狀況、基建程度上,都與中國類似的歐洲市場,成了車企的必爭之地。
2024年上半年,歐盟11國加英國、瑞士、挪威市場,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總計95078臺,占比11%。
其中,名爵、smart、比亞迪、極星,位列榜單前四名,銷量分別為41228臺、14674臺、12315臺、12151臺。
國內存在感較低的名爵,為何在歐洲市場稱王?潘哥與行業人士溝通后,發現原因似乎有三:
首先,是其英倫血統。
潘哥了解到,名爵汽車于1924年,成立于英國牛津,貝克漢姆夫婦、伊麗莎白女王、007詹姆斯邦德等,都曾將其作為座駕。
到了2007年,這位老英國正米字旗成員,被中國上汽集團收購,之后成功內銷轉出口。其中,在老家英國市場的銷量,占其歐洲14國銷量的30%。
其次,是其渠道優勢。
背靠上汽集團的名爵,很早就在海外市場發力,它在歐洲擁有超過800家門店,高于中國市場的400多家,其中英國門店數量就超過100家。
同時,名爵還在產品設計上,盡力滿足歐洲市場。比如,2024年7月,西班牙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年輕化的名爵MG4銷量排名第二,僅次于沃爾沃EX30。
最后,在于其性價比。
潘哥發現,英國市場的名爵MG4,售價折合人民幣21萬元,其在中國市場售價約14萬元,溢價率為50%。
而在歐洲市場上,大眾ID4、特斯拉model Y、smart精靈1等售價,分別折合人民幣30萬元、47萬元、31萬元;中國市場售價分別為15萬元、25萬元、18萬元,溢價率均超過70%。
不只是汽車
在歐洲市場上,名爵力壓一眾新能源車企,但在其他海外市場,形勢就發生了逆轉。
比如,2024年一季度,比亞迪在泰國、巴西、澳大利亞市場,分別銷售了10087臺、10070臺、4481臺新能源汽車;分別占其市場份額的45.3%、71.2%、17.6%。
而在比亞迪之外,吉利、長安、奇瑞、哪吒等品牌,也在海外不斷擴張,尋找適合自己的出路。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臺,同比增長77.6%,增速超過傳統燃油車,占汽車出口總量的24.5%。
同時,在2024年1月至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51.9萬臺,同比增長13.7%,巴西、泰國、菲律賓等中低收入國家,為主要出口目的地。
除了整車出口之外,如今的中國新能源車企,還在海外布局產業鏈,實現產銷均在當地。
比如,比亞迪在泰國、匈牙利、巴西、墨西哥等國家,均布局了海外工廠;哪吒將工廠開在了馬來西亞、印尼,長安新能源則布局哈薩克斯坦、泰國。
這些中國新能源車企,還將汽車制造的產業鏈,也一并帶到了海外市場。
比如,產業鏈上游的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在德國、匈牙利、美國設廠,國軒高科在印度、泰國、阿根廷布局。
而在玻璃、輪胎、座椅等配件方面,福耀玻璃為減少運輸成本,在美國、德國分別建廠;玲瓏輪胎則利用原材料優勢,在泰國、越南建立生產基地; 生產座椅的繼峰股份,也向墨西哥、波蘭、捷克、巴西等地轉移產能。
可見,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出海,不僅能讓海外的用戶,開上物美價廉的中國車,還能給當地的產業發展、就業稅收等,帶來正向的影響。
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于各家新能源車企來說,讓世界人民都開上智能好車,也許才是其長期愿景。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