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直接持股!這家鋰電企業即將易主
這筆交易分為兩部分:
1、威爾泰擬出售儀表業務相關全部資產,交易對方為上海紫竹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紫竹科投”),交易方式為現金支付(簡稱“本次資產出售”)。
2、威爾泰擬購買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江新材”)部分股東持有的紫江新材部分股權權(簡稱“本次資產購買”),擬取得紫江新材控制權,交易對方初步確定為包括但不限于上海紫江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江企業”)等紫江新材股東,初步預計購買紫江新材股權比例合計為40%左右,其中向紫江企業購買股權比例為23%。后續威爾泰將進一步接洽并確定最終交易對方范圍、購買股權比例。
公告明確,威爾泰本次資產出售及收購紫江新材股權交易不互為前提,擬獨立實施。同時,這兩次交易中分別涉及的交易對方紫竹科投和紫江企業,均為威爾泰實際控制人沈雯先生所控制的其他企業,根據相關規定,本次資產出售及資產購買均構成關聯交易。
關于紫江新材
資料顯示,紫江新材前身是1995年12月成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紫藤包裝,主要從事軟包鋰電池用鋁塑復合膜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終端應用涉及3C數碼、儲能和動力等領域,客戶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鵬輝能源、欣旺達等鋰電池企業。
2017年10月,紫江新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在第三年,即2020年2月,紫江新材大股東紫江企業(600210.SH)宣布,擬將紫江新材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當時一度成為A股分拆至科創板上市的首個民營企業。
但在2020年6月,紫江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分拆紫江新材料至創業板上市。同年9月,紫江企業正式發布了《關于分拆子公司紫江新材料至創業板上市的預案(修訂稿)》。
至此,紫江新材正式開啟沖擊創業板上市之旅。
籌謀兩年后,在2022年6月30日,紫江新材的上市申請獲深交所受理,同年7月獲問詢。然而,時隔近一年半后,在2023年12月18日,紫江新材及其保薦人同時向深交所申請撤回發行上市,因此深交所于 12月30日終止對其首次上市的審核。
也就是說,從2020年開始籌謀,到2023年,近四年的時間,紫江新材的上市計劃落空。不過,在今年7月8日,紫江新材股票在全國股轉系統公開掛牌轉讓,證券代碼為874461。
現在,又將被同屬紫江企業的威爾泰收購,紫江新材的命運為可謂反復顛簸。
根據此前的招股書,2019年-2021年,紫江新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0億元、2.32億元和3.66億元,總資產分別為2.16億元、3.48億元和7.35億元。
另外,比亞迪、寧德時代和ATL均在紫江新材股東名單中。其中,比亞迪直接持股3.87%,為第四大股東,寧德時代則通過長江晨道間接持股,ATL直接持股2.53%。
關于威爾泰
本次交易前,威爾泰主要經營自動化儀器儀表業務及汽車檢具業務。目前,威爾泰下屬兩家全資子公司負責經營儀表業務,分別為上海威爾泰儀器儀表有限公司、上海紫竹高新威爾泰科技有限公司,本次擬出售的就是這兩家子公司的100%股權。
對于本次資產出售,威爾泰稱,公司將盈利能力不佳的自動化儀器儀表業務相關資產置出,有利于改善公司資產質量,提升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維護投資者利益。同時,通過本次資產購買,公司擬取得紫江新材控制權,將逐步向新質生產力業務轉型,分享紫江新材未來經營發展成果,將對公司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積極影響。
回看威爾泰過往業績,從上市當年(2006年)至2023年,這18年間,除了2021年,威爾泰的營收都不足2億元,且從2022開始持續虧損。
2022年和2023年,威爾泰的凈利潤分別為-2098.58萬元和-1705.89萬元。今年前三季度,威爾泰營收同比增長16.48%至1.17億元,但凈利潤虧損1029.74萬元。
更有媒體統計,2006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威爾泰上市逾18年來,合計凈利潤僅4458萬元。
值得指出的是,威爾泰在前述公告指出,上述交易尚處于籌劃階段,交易各方尚未簽署交易意向性文件。
不過,根據威爾泰12月19日和24日的公告,威爾泰股價近期異常波動:12月18日和19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了20%;12月20日、12月23日、12月24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了20%。
截至12月25日收盤,威爾泰報收11.80元,下跌9.30%,總市值16.93億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