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些污水處理廠成功探索專業化運營道路
“這是你這個月的工資,2100元,數數看。”
“一張,兩張……沒錯。”
當安徽省阜陽創業水務有限公司職工張曉燕從會計手中接到工資后,她樂開了花,工資又漲了。
“光這個月就漲了100多元,我現在的工資比以前漲了3倍還多。”張曉燕說工資的上漲得益于單位的改制。
走市場化路,一些污水處理廠在摸索中嘗到了甜頭,它們正一步步走出困局。
專業化運營使阜陽污水廠蛻變
運營企業認為:表面上企業是虧了,但我們看重的是長期的效益和零風險
張曉燕是2001年參加工作的。改制前的單位叫阜陽污水處理廠,事業單位性質,吃財政飯,直到2005年她的工資一個月還不到800元。日子挨到了2005年底,天津創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阜陽市污水處理廠的新“婆家”。2006年2月10日資產權益轉讓工作全面完成,阜陽創業水務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運營。至此,阜陽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權實現成功轉讓。
阜陽污水處理廠是國家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項目之一。設計日處理生活、工業污水10萬立方米,經批準的概算投資額為1.9394億元人民幣,工程于2003年10月投產。“當時是政府運營,日處理能力為每日6萬立方米,一年運營費用1000多萬元,還有巨額的債務要還,市里財政壓力非常大。政府天天都在燒錢,而且經營還很不正常。”阜陽市建委的一位負責人坦稱政府是吃力不討好,苦不堪言。
事實也印證了這位負責人的話。2004年5月28日~6月11日國家環保總局派出3個督察組,對沿淮四省21個地市、91個區縣的重點工業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重點河流斷面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暗查。結果阜陽污水處理廠被列為非正常運行污水處理廠名單,被責令整改。
“那個時候污水處理廠就像個機關,不管事只要錢,人浮于事,不講究成本,債務、利息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長期下去,肯定不是個辦法。在這種背景下,逼著我們另想出路,當時市政府根據建設部和安徽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決定將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權轉讓。”阜陽市建委的這位負責人說。
思路確定后,接下來的工作便順理成章。2004年,先后有北京首創、天津創業、安徽國楨、清華同方等數家投資商參與競爭。最終,天津創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中標,特許經營30年。“我們跟政府簽了協議,債務我們包了,運營的事交給我們,政府只負責按協議給我們污水處理費。”阜陽創業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楊說。
“債務都你們負責,不虧嗎?”
“我們去年光機器維修費就貼了幾百萬,表面上看,我們是虧了,但我們看中的是長久的效益,我們特許經營有30年,看中的是后期收益。”李楊的自信一個來源于國家的產業政策,更重要的就是污水處理費征收這一塊。他認為政府經營的污水處理廠之所以搞不好,一個重要原因是污水處理費征收不到位,尤其是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這一塊。因為它們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政府征收污水處理費時也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造成賴賬現象嚴重。現在污水處理廠變成了企業,企業與企業打交道就方便的多,雙方是商業行為,而且阜陽創業水務有限公司還跟政府簽了協議,按期征收不上來,可以找政府要。“相對于其他投資來說,這是零風險,而且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收益,我們更看中的是這個。”李楊補充道。
“老實說,李總這批人都是專業人士,懂管理,懂經營。他們來后,污水處理廠確實發生了改變,效果很明顯。”一旁的阜陽市環保局副局長胡治插話說。變化首先體現在人事體制上。改制前的阜陽市污水處理廠共有職工50多人,內設機構眾多,僅辦公室、干部人事處等這些平行的部門就有9個,主任科長一大堆,大家吃大鍋飯,整天泡在文山會海之中。而改制成功后,公司將這些部門精減成3個,以崗定人,打破大鍋飯,不養一個閑人。而且還制定了員工績效考核制度,獎懲、培訓等制度,年底還有各種獎項的評比。一系列措施出臺后,員工的錢袋子漲了,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形成了一股愛學勤問爭當業務能手的良好氛圍。
其次就是管理上。公司引進天津創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制定和落實生產計劃。“把污水當產品”,職工的責任心強了,事故也沒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體現在運營成本上。實施企業化以后,職工都講成本,節能降耗,尤其是技改這一塊。譬如說,在阜陽市污水處理廠,一直以來在生產運營中,一到夏天或氣溫一升高,就發生鼓風機突然停機的情況,究其原因是水土不服。原來,阜陽市污水處理廠用的都是進口設備,老外是按照空調間生產條件下設計的鼓風機,而在空調間下生產,這在國內很難實現。
問題出現了,怎么辦?去年廠里的工程師聯合天津創業的工程師一起攻關,將風冷改造成水冷,一舉解決了問題。按價值來算鼓風機一臺就是300多萬元,節約成本可見一斑。不僅如此,2006年至今,公司已經完成了預處理控制回路的改造、曝氣沉砂池管路改造、生化池清淤、空氣管道防腐、辦公樓整修及綠化改造等多項大修工程。“這一點在政府運營的情況下,大多會重新再買,而我們是企業,要講究成本,我們能做到少花錢辦大事。”阜陽創業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楊自豪地說。
“污水處理廠改制后,我們環保部門監管也方便了。”阜陽市環保局副局長胡治說,污水處理廠改制成企業后,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政府監管企業,超標排污,罰你沒商量。而在過去,污水處理廠是政府運營的,環保局監管很困難。
“污水處理廠不是包袱,關鍵是運營模式,要走市場化,產業化路子,政府不能大包大攬,政府要從參與者轉化為監管者。國家提出污水處理廠實行產業化路線是有道理的,正確的,政府退出來天地寬,污水處理廠才有效果。”這是阜陽市環保局副局長史春的說法。在隨后的采訪中,記者發現淮南市、鳳臺縣等污水處理廠的做法,也印證了這種觀點。
在線監測體系打破監管難題
環保部門說:過去排污企業玩“貓捉老鼠”的游戲現在有了環境自動監控系統,一個都跑不掉
2004年12月,淮南市政府決定采取TOT的方式對淮南市第一污水處理廠進行市場化運作。北京首創和淮南市供水公司合資成立了淮南首創水務公司,由淮南首創水務公司承債式收購第一污水處理廠,成立淮南首創水務第一污水處理廠。改制后,2007年日處理廠污水能力平均達到8萬多噸,運行負荷率達到87.4%,處理后實際出廠水質合格率達99.9%,水質已完全符合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一級B標準。預計今年配套污水管網全部建成后將實現滿負荷運行。
“我們這有電子眼,環保部門24小時盯著我們。說實話,我這個廠長天天都提心吊膽,平常工作非常小心,生怕出什么問題。”廠長姜莉娟提到的電子眼,說白了就是淮南市環境自動監控系統。2007年4月6日,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省長王金山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7年4月17日下午,淮南市環境檢測站負責人高志康告訴記者,這套環境自動監控系統是2005年初建成運轉的,當時投資960萬元,是安徽省及淮河流域最為先進的環境自動監控系統。目前,占淮南市污染負荷80%的重點企業都與系統聯網。24小時的“電子眼”監視,使企業增強了自我約束能力。儲存在系統中的圖像,成為環境人員執法的依據。系統還能“自動識別”企業的污染行為,遇到不明情況會發出警報,可預防重大污染事故發生。
“過去我們和排污企業玩‘貓捉老鼠’的游戲,我們去企業挖一瓢水回來檢測看有沒有問題,時間長,疲于奔命。但現在有了環境自動監控系統,企業排污行為完全暴露在環保人員視野內,發現問題及時出擊,一個都跑不掉。”高志康還總結出淮南市環境自動監控系統的幾個優點,一、建立了環境各要素統一的數據平臺。過去是人工采樣實驗室分析,很長時間才出結果,如今時時在線,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連下班的時候,系統也會自動發信息到相關人員手機上。二、優點是改變了環境管理的模式,即由被動型管理改變為預防性管理,出現異常情況前,系統會提前預警。三、拓展了輿論監督。系統短信息分級發送,第一次超標發給管理人員,第二小時超標發給環境管理部門領導及超標單位領導,第三小時超標發給市領導或新聞媒體。
“除了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外,我們還每月隨機抽檢3次。”記者隨后從淮南市環保局了解到,這種嚴密的監控措施,保證了淮南首創水務第一污水處理廠每天正常運營,這在全行業中獨樹一幟,對防止淮南段淮河污染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安徽省許多市也在建設類似的環境自動監控系統。
B O T 讓鳳臺縣污水處理廠獲新生
建設運營交給企業,政府只要做好配套服務工作政府沒包袱,企業也樂意,這是雙贏
鋼筋、混凝土,號子聲、卡車聲交織在一起,烈日下,幾十名工人光著膀子干活。這是記者日前在鳳臺縣污水處理廠施工現場看到的情形。淮南市環保局的同志告訴記者,鳳臺縣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過程歷經坎坷,如今能夠開工建設來之不易。
那么這坎坷到底指的是什么?2004年中央電視臺記者有過這樣的描述,“盡管早在2001年,污水處理廠的項目就已經立了項,但是直到現在,這塊地里還種著莊稼,沒有任何要開工的跡象。作為污水處理廠的廠長,劉福東已經被任命3年了,但是直到現在,還是在做各種前期準備工作。劉福東對記者說,他們不敢先開工,怕到時候沒有資金成為半拉子工程。就這樣,一個污水處理廠項目前前后后經過了7年的時間還沒有開工。用劉福東的話來說,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2500萬元國債資金一到位,日處理兩萬噸污水的一期工程就可以開工了。否則項目還會繼續拖下去……”
“說到底,還是沒錢,即使勉強建起來,以后運營需要多少錢,這也是個無底洞,政府擔心呀!”鳳臺縣環保局的張懷功告訴記者,在借鑒了外地的成功經驗后,鳳臺縣政府決定采用BOT形式進行建設,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鳳臺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商是上海美廬工貿公司,公司董事長陳亞軍告訴記者自己是第一次涉足污水處理行業,鳳臺污水處理廠預計總投資7000多萬元。目前各項建設正在抓緊進行,預計項目8月底試運行;另外污水管網預計總投資4000萬元左右,其中利用國債資金2750萬元,目前已完成一二期工程4.5公里管網建設,三期工程也在穩步推進。
“交給企業做,政府只要做好配套服務工作,雙方按照協議辦事。政府沒包袱,企業也樂意,雙方看中的都是長期效益,有一個穩定的回報,這是雙贏。”采訪中,無論是上海美廬工貿公司,還是鳳臺縣政府都對已選擇的方式感到滿意。
發展朝陽產業正逢其時
市場人士認為:政策力度有多大,方式多靈活,市場就能走多遠
“污水處理雖回報率不高,但風險小,較穩定,社會需求大。如果再加上中水回用,不僅是巨大的財富來源,而且極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說污水處理不僅是一個巨大的產業,而且是朝陽產業。”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煒信心十足地說。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的水務企業。2003年,公司以總承包建設、運營模式投資1.2億元承建了合肥朱磚井污水處理廠,首開安徽省民營企業投資環保的先河。目前污水處理廠運營情況良好,負荷率在80%以上。
無獨有偶,近10年來,外國大型水務公司也早就虎視眈眈,紛紛搶灘中國水務市場。國家統計局提供的一項報告顯示,外資在中國最有利可圖的產業是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其利潤和成本的比率為24.48%,是外資投資項目中最高的。另外,全國各主要城市如上海、深圳、武漢等地為了避免具有壟斷性質的水資源被外資公司控制,也為了解決原來分散、多頭管理的弊病,紛紛以現有的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為基礎,組建大型水務集團公司。如天津市利用ST渤海組建天津水務公司;武漢市利用自來水公司做母體組建了武漢市水務公司,另外像上海、成都等很多城市也都在自己的區域內尋找有可能設立大型環保聯合體的基地。種種跡象表明,污水處理業已成為朝陽產業,而污水處理業市場化運作是必由之路。
除此以外,有關專家建議,現在的污水處理廠很多都是事業單位,要加快改制的步伐。另一方面污水處理廠是長年運轉的單位,污水處理廠又是一個用電大戶,電費是污水廠運行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污水處理廠的成本核算。對此,國家要出臺更優惠的政策,如通過免征污水處理廠增值稅、優惠用電、優惠土地劃撥等政策,充分利用商業融資以及BOT(民間投資——民間運營——合同期滿后交還政府)、TOT(民間運營——合同期滿后交還政府)等市場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探索財政性投入和市場化運作有機結合的方式,通過機制創新,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阜陽創業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楊提醒說,當前國家還要加強污水處理產業化鏈建設,特別是污水處理專用設備國產化和污水處理專用儀表的開發研制工作。他認為如果我國污水處理廠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而且性能良好的話,那建設運營成本將減少一半以上。
“污水處理業是塊肥肉。”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煒建議,安徽省當前要組建自己的大型水務公司,以開拓安徽省乃至全國其他地方的水務市場,這將極大增強安徽省污水處理業的融資能力,加速其市場化進程。可以說,在污水處理業,“政策力度有多大,方式多靈活,市場就能走多遠。”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