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造“閃耀”外太空
隨著昨晚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由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以及今天凌晨的成功變軌,讓國際世界的目光在北京奧運會后再次聚焦中國。“中國創造”的完美表現讓國人更加自豪。
“神七”技術的諸多突破:
1、3名宇航員組成飛行乘組升空。在此之前,“神舟”飛船兩次載人飛行分別是一人和兩人。這說明,“神七”在內部空間和舒適程度上有了提升。自稱是“美國宇航局專業人士”的網民宣稱:“以我的專業角度解讀,中國新飛船已能實現宇航員在艙中自由活動,這除了意味著空間增大外,還表明飛船艙內環境技術有了質的飛躍。”
2、廁所成了必需品。據負責“造廁”任務的南京協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施衛東介紹,“神七”太空艙的馬桶可以伸縮,不用時可折疊起來,節省空間。
3、新航天服是個大亮點。中國媒體曾于去年6月報道稱,300平方米的太空服材料已經生產完畢。這種新材料防火、抗輻射,制造出來的新航天服不但適合太空行走,還非常舒服。美國《航空與航天技術周刊》網站5日報道:“神舟副總設計師今年春訪問美國時曾透露,中國已自行研發了新的航天服,這是我們的驕傲。
4、釋放小伴星。美國媒體稱,“神七”上的宇航員將釋放足球大小的小型監視衛星,也就是“伴星”。“伴星”上的相機可以提供飛船和宇航員太空行走的即時畫面。
5、出艙行走挑戰非同小可。“神五”主要是考驗飛船,“神六”兩名航天員主要是參與飛船的在軌飛行,而“神七”航天員將承擔中國尚無人嘗試的出艙行走,這是奠定中國空間站技術基礎的重要一步。
6、飛船水中實驗讓外界好奇。中國媒體公開了飛船在水池中訓練的照片后,外界紛紛猜測這到底有何用途。
7、運載火箭性能驚人。“長征二號F”火箭將用于發射“神七”飛船,與發射“神六”的火箭相比,這枚火箭共有36項技術改進,進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西方宇航界一直試圖搜集相關技術。
“神七”的新技術引起了美國軍方的強烈興趣。
“神七”的發射立即引起了美國軍方的強烈興趣。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系助教安德魯·S·埃里克森說,“神七”的先進技術、中國剛剛發射升空的成像集群衛星等表明,中國在航天領域的進步非常大,值得關注。美軍先進技術研發局航天領域的一位資深官員透露:“我們會密切關注中國神七的發射,對它的突破性新技術感興趣。”
據悉美國之所以對中國的“神七”如此感興趣是因為美宇航局想借力中國。美國《航空與航天技術周刊》報道,今年7月,以宇航局副局長米切爾F·奧布萊恩為首的美國代表團悄然抵達北京,討論聯合成立航天與地球科學工作組等事宜。文章說,美國航天界面臨著一個難題:2010年航天飛機全部停飛,2015年新一代航天飛機升空,之間有5年的空檔。如果期間美俄關系惡化、美無法利用俄羅斯的宇宙飛船,國際空間站的許多工作將不得不停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宇航局可能不得不和中國合作。
“神七”技術的諸多突破:
1、3名宇航員組成飛行乘組升空。在此之前,“神舟”飛船兩次載人飛行分別是一人和兩人。這說明,“神七”在內部空間和舒適程度上有了提升。自稱是“美國宇航局專業人士”的網民宣稱:“以我的專業角度解讀,中國新飛船已能實現宇航員在艙中自由活動,這除了意味著空間增大外,還表明飛船艙內環境技術有了質的飛躍。”
2、廁所成了必需品。據負責“造廁”任務的南京協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施衛東介紹,“神七”太空艙的馬桶可以伸縮,不用時可折疊起來,節省空間。
3、新航天服是個大亮點。中國媒體曾于去年6月報道稱,300平方米的太空服材料已經生產完畢。這種新材料防火、抗輻射,制造出來的新航天服不但適合太空行走,還非常舒服。美國《航空與航天技術周刊》網站5日報道:“神舟副總設計師今年春訪問美國時曾透露,中國已自行研發了新的航天服,這是我們的驕傲。
4、釋放小伴星。美國媒體稱,“神七”上的宇航員將釋放足球大小的小型監視衛星,也就是“伴星”。“伴星”上的相機可以提供飛船和宇航員太空行走的即時畫面。
5、出艙行走挑戰非同小可。“神五”主要是考驗飛船,“神六”兩名航天員主要是參與飛船的在軌飛行,而“神七”航天員將承擔中國尚無人嘗試的出艙行走,這是奠定中國空間站技術基礎的重要一步。
6、飛船水中實驗讓外界好奇。中國媒體公開了飛船在水池中訓練的照片后,外界紛紛猜測這到底有何用途。
7、運載火箭性能驚人。“長征二號F”火箭將用于發射“神七”飛船,與發射“神六”的火箭相比,這枚火箭共有36項技術改進,進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西方宇航界一直試圖搜集相關技術。
“神七”的新技術引起了美國軍方的強烈興趣。
“神七”的發射立即引起了美國軍方的強烈興趣。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系助教安德魯·S·埃里克森說,“神七”的先進技術、中國剛剛發射升空的成像集群衛星等表明,中國在航天領域的進步非常大,值得關注。美軍先進技術研發局航天領域的一位資深官員透露:“我們會密切關注中國神七的發射,對它的突破性新技術感興趣。”
據悉美國之所以對中國的“神七”如此感興趣是因為美宇航局想借力中國。美國《航空與航天技術周刊》報道,今年7月,以宇航局副局長米切爾F·奧布萊恩為首的美國代表團悄然抵達北京,討論聯合成立航天與地球科學工作組等事宜。文章說,美國航天界面臨著一個難題:2010年航天飛機全部停飛,2015年新一代航天飛機升空,之間有5年的空檔。如果期間美俄關系惡化、美無法利用俄羅斯的宇宙飛船,國際空間站的許多工作將不得不停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宇航局可能不得不和中國合作。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