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設備產業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發電設備是裝備制造業的關鍵重大技術裝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工業化水平、工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近5年來,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發電設備產能大大提高,從2002年的1249萬千瓦跨越式的發展到2005年的870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是美國歷史上最高產量的3倍左右。
目前,我國火電設備正在從亞臨界向超臨界、超超臨界發展,已能制造或自主設計30萬千瓦CFB機組、60萬千瓦空冷機組、煙煤、褐煤、W火焰等超臨界機組及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水電已能制造7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大型抽水蓄能機組也已通過捆綁招標、引進技術、合作制造等方式,正在掌握設備制造技術;核電我國擁有“兩代加”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現已基本具備制造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技術。可以說,我國發電設備產品結構已基本實現了由低中端到中高端的過渡。不過,引進技術仍然是當今提升我國發電設備企業研發能力,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的主要手段。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發電設備,其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到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才能扭轉企業創新能力薄弱,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國也才能實現從發電設備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發電設備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及品牌建設能力應該有三種方式:一是依靠自身的努力,集成創新開發;二是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三是走產、學、研合作或者與國內外大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創新的路線。企業應聯系實際情況,科學分析選擇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用高新技術整合產品,并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力爭擴大國際市場,成為能夠跟蹤世界先進技術的企業。
當然,發電設備產業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建設,絕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企業必須加強戰略規劃,以寬廣的眼界洞察國內外發電設備的發展趨勢、前沿技術和市場需求,從人才、資源、資金、營銷、技術、生產等各方面,提高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建設能力;企業應提高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前瞻性、重要性、戰略性的認識,增加研發投入,積極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企業應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選擇發電設備前沿關鍵技術、潛在市場需求大的新技術,與其進行合作研發,并加快研究成果的生產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跨國公司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利用其技術、品牌、資金的優勢,紛紛在中國采取了合資控股、獨資的方式,全力開拓市場,我國發電設備企業未來必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只有積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目前,我國火電設備正在從亞臨界向超臨界、超超臨界發展,已能制造或自主設計30萬千瓦CFB機組、60萬千瓦空冷機組、煙煤、褐煤、W火焰等超臨界機組及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水電已能制造7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大型抽水蓄能機組也已通過捆綁招標、引進技術、合作制造等方式,正在掌握設備制造技術;核電我國擁有“兩代加”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現已基本具備制造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技術。可以說,我國發電設備產品結構已基本實現了由低中端到中高端的過渡。不過,引進技術仍然是當今提升我國發電設備企業研發能力,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的主要手段。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發電設備,其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到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才能扭轉企業創新能力薄弱,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國也才能實現從發電設備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發電設備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及品牌建設能力應該有三種方式:一是依靠自身的努力,集成創新開發;二是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三是走產、學、研合作或者與國內外大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創新的路線。企業應聯系實際情況,科學分析選擇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用高新技術整合產品,并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力爭擴大國際市場,成為能夠跟蹤世界先進技術的企業。
當然,發電設備產業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建設,絕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企業必須加強戰略規劃,以寬廣的眼界洞察國內外發電設備的發展趨勢、前沿技術和市場需求,從人才、資源、資金、營銷、技術、生產等各方面,提高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建設能力;企業應提高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前瞻性、重要性、戰略性的認識,增加研發投入,積極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企業應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選擇發電設備前沿關鍵技術、潛在市場需求大的新技術,與其進行合作研發,并加快研究成果的生產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跨國公司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利用其技術、品牌、資金的優勢,紛紛在中國采取了合資控股、獨資的方式,全力開拓市場,我國發電設備企業未來必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只有積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此信息未經證實,僅供參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下一篇:豐田與通用開發新汽車碰撞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