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能源行業在2015年的十大事件
1.英國煤炭工業退出歷史舞臺
12月18日,英國煤炭控股有限公司“凱靈利”煤礦正式宣告關閉,這意味著,英國煤炭工業徹底告別歷史舞臺。這個位于英格蘭西約克郡的深層煤礦,在興盛時期,曾有逾一百萬名工人在3000個井下工作。
2.美國國會解除維系40年原油出口禁令
12月18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先后投票通過2016財年綜合撥款及稅收優惠法案,其中包括解除美國原油出口禁令的條款。這為美國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劃上了句號。根據美國立法程序,該法案將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后生效。美國白宮此前已對上述法案表示支持。
3.國際油價繼續下行 國內油價下調12次
自2014年6月至今,油價已暴跌一半以上,且仍在不斷探底。年內中國成品油價格共經歷24輪調價周期,其中12次下調,7次上調,另有4次因幅度不足50元/噸而暫不調整,還有一次由發改委將之前預期的下調轉為暫緩調價。
4.陶氏化學和杜邦合并
12月11日,陶氏化學和杜邦正式宣布合并,新公司將更名為“DowDuPont”(陶氏杜邦),兩者合并后的總市值為約1300億美元(約合8390億元人民幣)。新公司在合并后,將按計劃拆分成農業、材料科學以及特種產品三個獨立版塊。
5.中國鋼鐵產銷量20年來雙雙首降
自2014年中國鋼鐵的產量和消費量雙雙沖高達到峰值后,今年將出現自1995年以來的首次下降,此后十余年將處于下行通道,中國鋼鐵行業正式步入“減量化發展”時代。與此同時,“裁員潮”正襲擊在全球鋼鐵市場有著“中國第一,河北第二”之稱的河北鋼鐵產業。
6.未來5年或一半以上煤炭企業退出市場
“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課題組于11月初發布的《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規劃研究報告》指出,在“十三五”期間,煤礦開采和洗選企業數量要從2015年的6390家壓減到3000家以內,即一半以上的煤炭企業或將退出市場,而或有逾80萬煤炭人失業。
7.殼牌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
4月初,殼牌宣布斥資近700億美元(約合4529.63億元人民幣)收購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英國天然氣集團(BG Group)(不含債務),成為1996年以來全球第四大油氣業合并案,也是今年最大的并購交易。
8.GE出售5000億美元金融資產回歸工業制造
今年4月,美國通用電氣(GE)砍掉總資產達5000億美元(約合32354.50億元人民幣)的金融業務,決心回到工業制造主業。11月初,GE宣布完成對阿爾斯通電力電網業務的并購,成交價最終鎖定在97億歐元(約合678億元人民幣),這是GE在工業領域最大的并購案。交易后,GE將擁有約1500GW的發電裝機量,相比此前增長了50%。
9.中冶集團整體并入五礦集團
12月初,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并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冶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重組后的新集團總資產超過6000億元。
10.太陽能公司漢能遭強制停牌 市值蒸發1443億港元
5月20日,港股光伏上市公司漢能薄膜股價暴跌46.95%,并短暫停牌。5月28日,香港證監會(SFC)發表聲明稱,已就漢能薄膜的事務進行調查。7月15日,港交所公告稱,接到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指令,于當天對漢能薄膜采取強制停牌措施。股價暴跌,令漢能薄膜的市值瞬間蒸發了1443億港元(約合1155億元人民幣)。擁有漢能薄膜約73%股份的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也因此從“首富”寶座上跌落。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