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與最廣泛交通工具“電梯”齊上升
全球被運用最廣泛的交通工具既不是汽車,也不是飛機,而是電梯。每天,都有約十億人搭乘電梯。新派的建筑設計和日益提高的建造技術,促使廠商為原本普通的電梯努力設想出新的設計方案和技術手段。雖然只有短短150年歷史,但目前電梯制造技術卻已十分純熟——電梯安全、高效,且出現事故的幾率幾乎為零。
但由于電梯構造復雜,有許多機械零件在長時間使用后便會磨損或者損壞。所以,電梯需要頻繁地維護。一旦某個零件出現問題,電梯發生故障,便會耽誤大量時間,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在西班牙,每年都會有將近18000人暫困在電梯內。
而現在,可以通過物聯網和云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Thyssenkrupp和Microsoft正在西班牙、德國和英國三地開展試驗項目,試圖實現電梯的智能化。
這個被命名為MAX的項目核心在于運用一種可以安裝在電梯上的程序。該程序適用于近十年生產的所有電梯。安裝過程十分簡單,僅需十二分鐘。安裝完成后,電梯便可以連接網絡,從而成為智能設備。電梯承載人數、運行線路或不同機械零件的預估壽命等數據,都會儲存在Microsoft的服務器中,通過系統分析,發現潛在問題。
ThyssenKrupp創新中心負責人JavierSesma稱:“連接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電梯的具體情況,通過電纜或者電話設置無線連接”。Thyssenkrupp公司預測稱,對數據進行收集之后,電梯出現故障的時間可以縮至現在的一半。比如,技術人員通過MAX程序發出的警報可以獲知電梯門噪音增大或開關延遲等信息。而這些情況都表明電梯摩擦力增大,需要潤滑。Sesma先生表示:“與等到故障發生之后再進行檢查不同,我們現在可以提前行動,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
ThyssenKrupp并不否認Microsoft服務器采集的數據會為公司帶來額外收益,公司也可能會陸續推出新的應用程序。該公司在接下來的18個月中將為18萬臺電梯安裝該程序,并計劃兩年內將服務范圍擴展至全世界——使全球80%的電梯安裝上該程序,實現電梯的智能化。
電梯的商業模式很復雜,其運行也會因不同的項目和建筑而變化。ThysssenKrupp保證這項服務的價格不會很高。在人們意識到修理某個建筑或某棟辦公樓內故障電梯的成本之后,就會很樂于支付這筆錢了。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