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制造”下且看浙江智富路
“互聯網+制造”,本屆互聯網大會上的一個熱詞,它意味著一個全新經濟時代的啟幕。12月17日,一場“智能制造與轉型升級”的論壇在烏鎮舉行,國內外互聯網及制造領域專家共同探討互聯網環境下的智能制造發展之路。他們的相聚,是為了推動全球合作加快轉型升級。
與去年相比,這是一次滾燙的探討,這也是一個全新的熱詞。正如參會嘉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的觀點:“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變革著經濟發展模式,它帶來了工業化的變革甚至革命。”
回顧世界工業史,自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近現代史上的重大進步幾乎都離不開工業及制造業的巨大推動。每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都深遠地改變了人類社會和世界格局。去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后的一年來,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產業,波瀾壯闊的經濟轉型,正廣泛地發生在浙江乃至整個中國的各個產業帶上。這一年間,“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成了中國的國家戰略,經濟領域最活躍的、最吸引人的、最能讓人看到希望的那部分,幾乎都與互聯網密不可分。
“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制造’為趨勢的新工業革命,是中國制造擺脫‘雙向擠壓’的戰略機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中國經濟彎道超車的最佳路徑。”浙江省省長李強在昨天的論壇演講中如此表述。
這是一場關于新與舊的變革。告別過去,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陣痛;擁抱未來,有顛覆創新的信心和行動。“烏鎮崛起的歷程,是中國推進‘互聯網+’行動成功實踐的縮影”在昨天的論壇上,參加大會的世界互聯網之父鮑勃·卡恩這樣向記者感嘆。
這一年,不僅是在烏鎮,烏鎮所在的浙江大地,變革無處不在,即使是那些最為傳統的行業。互聯網大會參會嘉賓、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傅祖康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會稽山的黃酒產業區,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工廠區。進入這片區域,你會發現,操作工人寥寥無幾。黃酒,這個曾經嚴重依賴有經驗的老師傅的傳統行業,現在從原料預處理到最后灌裝等,整個黃酒釀造過程實現了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這一年來,不管是效率還是銷售,都有了大提升。”
“喜臨門”的一張床墊,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足足做了近30年。但如果你現在去喜臨門公司,它的創始人陳阿裕會告訴你,一張床,就是一個智能傳感器,能記錄你的睡眠特征,以此檢測你的健康狀況。
智能化、數字技術、互聯網,與制造業的相遇,在2015年的浙江,早已啟幕。告別過去,走向智能,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進行全新的探索。
更多的或許還在徘徊,在猶豫,在尋找方向。顯然,和他們過去的幾十年靠勤勞和血汗積累財富的過程相比,這樣的探路更具挑戰,更需智慧。
在這個新舊轉型的時候,政府的引導尤顯重要。
“這次互聯網大會的一個目的,也就是要讓他們看到方向。”本次大會“互聯網+”論壇新聞發言官姜華這樣說。
給企業家們信心的還有頻頻出臺的利好政策。
今年國務院出臺的兩個文件,一個是“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其中“互聯網+制造”就是非常核心的內容;另外一個文件是《中國制造2025》,它清晰地提出以加快新一代新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動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部署。
以制造業大省浙江為例,浙江省經信委也在今年擬定發布《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發展行動方案(2015-2017)》,將推動智能制造核心技術攻關和產品裝備研發。
在這份智能制造發展的三年計劃中,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智能裝備產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18%左右;建成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智能制造平臺,培育50個智能制造特色小鎮,10個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有了政府的幫扶,我們公司也發生了變革”,浙江中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這樣說。這家公司原本生產開關插座,在溫州很平常。不過,這名老總研究出了一整套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有關部門就鼓勵我們從傳統行業里剝離了出來,現在專門成立了這家信息公司,為一些生產企業做配套。”
這樣的變革,不僅促進了企業本身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將給整個行業提升智能水平。
無論是在此時的烏鎮,還是中國某個偏遠的鄉村,一個個新常態下的智富故事,正在上演。以互聯網思維實現智能化,越來越成為故事的主題,一個面向未來的新工業時代悄然成形。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