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外資參與中國制造2025 外企加速搶灘千億市場
近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就《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表示稱,這是中國主動向世界敞開大門、改善中國投資環境的又一重要改革,新《目錄》將更好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對實體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新增和修改的鼓勵類條目將更好促進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繼續鼓勵外商投資符合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的領域,支持外資廣泛參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海外技術、品牌成搶灘中國市場手段
業內人士指出,近兩年由于“一帶一路”建設等政策的持續推進,使得外資廣泛參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以及產業轉型升級,呈現多樣化,除了資本的進入外,引進海外技術與品牌,亦是重要方式。
“無論是制造到智造,還是產業升級,最終都要體現在日常消費領域。”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當前家電行業,是外資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領域。其中,引起市場反應的,便是臺資企業富士康注資并購的日企夏普。
去年8月,富士康注資夏普后,將“液晶之父”的夏普品牌和夏普自持的大屏顯示技術引進中國。在剛剛過去的618電商節中,夏普大屏電視整體銷售額達到了27.1億元,賣出96.9萬臺,僅在電商平臺就實現了10億元的銷售額。
事實上,不只是夏普,相較于幾年前的“觀望態度”,外資家電企業正加速智能化布局,在華搶灘千億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家電行業和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緊密聯系和互動,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外資家電品牌加速智能化布局的同時,未來中國國內市場智能化家電競爭會更加激烈。
“市場份額的多少,是外資品牌進入中國成敗的關鍵,但與之相比,在微觀層面更重要的是用戶的體驗,能否給用戶帶來好的品質和實惠,成為外資品牌的考驗。”從事全球化經濟研究的李新江認為,當前外資品牌盡管給用戶呈現了品牌高端化,但價格也相當高端。如果價格超出普通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那么很難在產業和生產規模上推動產業升級。
此前,富士康集團副總裁陳振國博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夏普將產品定位為“高貴不貴”,是讓技術基于用戶體驗進行創新,符合消費升級,走向中國市場,同時讓價格能被消費者接受,中國用戶可以更容易享受到高品質產品帶來的生活改變。
此外,富士康入還把創新的制造工藝理念及管理理念注入夏普,讓夏普在大屏制造的產能和技術上重新獲得了優勢。從今年6月初夏普新品發布會推出的AQUOS曠視系列電視產品來看,1.6mm的超窄邊框搭載航空鋁邊框與機體背部高光鏡面面板,實現無縫、無邊、無界。這種超窄邊框設計的背后,是對制造工藝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向產業鏈上游的引領升級
立足于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產品功能和科技更新迭代的當前市場,家電行業新的增長點在于挖掘消費者的品質消費需求。
今年,隨著“工匠精神”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經濟發展迎來了“質量時代”,一批更理性、更愿意為高品質買單的中產消費群體正在崛起,中國的家電行業也面臨新一輪的產業升級轉型,然而家電市場正在面對的現實是上游面板成本漲勢兇猛、傳統家電零售利潤降低、產品高度同質化、消費者審美疲勞,競爭形式夾緊,在這個消費升級的黃金時期面前,家電企業尤其需堅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動產品升級轉型以尋求更佳的突圍方式。
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認為,獲得產業鏈上游品牌資產和核心技術,成為中國制造轉型的至關重要一步。他表示,中國制造要想實現轉型,必須從幕后走到臺前。如鴻海這樣的著名代工集團,通過收購或其他有效方法,獲得產業鏈上游的品牌資產是產業升級至關重要的一步。
相關專家認為,中國制造,從模仿到創新,從貼牌生產到獲得品牌資產,中國制造業在國際產業鏈中的位置,正是通過這樣一次次轉型升級打拼出來的。富士康注資夏普,以大屏引領家電行業轉型升級,也是中國的制造業轉型的縮影,正在逐步由產業鏈底層的執行者,向產業鏈上游的引領者升級。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