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氣66億元重組獲批 上海國資整體上市又添新丁
在停牌8個月后,5月6日,國內電氣設備制造商之一的上海電氣,以一則重組交易方案獲得上海市國資委的批復,強勢回歸。
5月8日早間甫一復牌,上海電氣便跳空高開漲幅近8%,雖然當日大盤頹勢難擋,但其最終依然以8.87元/股漲幅5.34%收盤。
此外,眾上海國企改革概念股在當日也紛紛走高,其中上海鳳凰漲幅5.12%,開創國際漲逾3%,上港集團、綠地控股、嘉寶集團均漲逾1%。
“這次重組后,上海電氣將成為上海國資第八家實現整體上市的集團公司。”上海電氣一位高層人士透露。
據了解,截至2016年,上海國資系統集團層面整體上市公司有7家,包括上港集團、上汽集團(27.210,-0.87,-3.10%)(600104.SH)、上海建工(4.570,0.04,0.88%)(600170.SH)、交運股份(7.760,0.02,0.26%)(600676.SH)、城建集團(現為隧道股份(10.320,-0.03,-0.29%))(600820.SH)等企業都已經整體上市,占上海國資競爭力產業集團的1/3。毋庸置疑,現在,這個大家庭又添了一位新成員。
第八家新成員露面
梳理此次有關重組的交易方案可知,控股股東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將持有港股上市平臺上海集優(02345.HK)47.18%內資股權、自儀泰雷茲50.10%股權、電氣置業100%股權及其持有26幅土地使用權等多項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交易總價高達66.28億元。
此外,交易完成后,電氣總公司及集團香港持股比例由58.12%提升為60.69%。
“今天上午現場股東大會已經審議通過了這個方案,其后還需等待后續監管層進一步審批。此次重組完成后,公司資產證券化率將達到90%以上。”5月8日上午,上海電氣一位高層人士表示。
本次重組,上海電氣重組意圖向高端智能制造方向轉型。公告稱,“上海集優從事高端基礎零部件制造,自儀泰雷茲從事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生產,電氣置業則將為上市公司提供存量工業地產,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數據顯示,該筆交易后,上海電氣營收將從790.78億元擴張至885億元,凈利潤由20.6億元提升3.37億元,達到23.97億元。不過相應的,其負債也隨之升高,從1179.8億元變為1241.8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主要產品為緊固件、葉片、軸承及刀具的上海集優,2016年軸承及刀具銷售收入分別為7.67億元和4.9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47%和3.8%。其解釋為,“受到市場環境影響”。
不過,相比經營軸承業務的幾家上市公司,上海績優的表現的確也尚待提升。主營軸承的軸研科技(11.020,0.19,1.75%)(002046.SZ)2016年營收4.27億元,而襄陽軸承(8.940,0.41,4.81%)(000678.SZ)同期營收為13.95億元,而同樣銷售刀具的山東威達(10.510,0.15,1.45%)(002026.SZ),2016年營收為11.8億元。
華泰證券(16.500,-0.11,-0.66%)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章誠就此認為,“隨著新增需求和補庫存的兩方面因素,未來半年內,機械業整體銷售累計增速在20%-30%左右”,不過,他同時強調,行業分化趨勢明顯。
“相比而言,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等‘大行業、小公司’類型的細分龍頭,因為受中國制造2025后續政策的重點支持,存在較多的機會。”他指出。
而另一塊被注入上海電氣的資產自儀泰雷茲,曾負責北京4號線/大興線的信號系統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電氣旗下還有一家上海機電(20.300,-0.31,-1.50%)(600835.SH),也屬于通用設備制造領域,那么電氣總公司為何沒有向其拋出橄欖枝呢?
“上海機電旗下主要是上海三菱,它是做電梯為主的,本來就是上海電氣控股的,公司本次將集優的股份注入上海電氣,主要考慮的就是整體上市,以后集團管理的重心也在上海電氣,可以減少集團管理層級,使管理更加扁平化。”上述高層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滬上國企改革蓄勢待發
就在5月8日上午,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召開,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大會報告中指出,“上海將推動市場競爭類國企整體上市。”
其在報告中表示,“上海要以國資管理創新帶動國企改革發展,深化國企分類改革,推動市場競爭類國有企業整體上市,走公眾公司為主的混合所有制發展路徑。”
韓正同時強調,“上海將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推進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制度,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對此,國資委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認為,“上海國企改革的重點,是將一些市場競爭類的國有企業,通過上市等方式進行股權多元化運作。除此之外,廣東、深圳、重慶等地方國企改革都有所動作。”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