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生產機器人 效率提升5.5倍
這是國內很少見的宏大場面:巨大的廠房一側,大批黃色六軸機器人不知疲倦生產著自己的“兄弟姐妹”,而另一側,蔚為壯觀的成品機器人“大軍”在接受出廠前的最后檢測。
19日,南京埃斯頓自動化集團在江寧開發區總投資10億元的工業機器人智能工廠投產,該項目融入中德兩國技術,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項目,同時還被工信部列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
埃斯頓智能工廠分為機器人生產車間和智能制造車間兩部分。記者走進機器人生產車間,只見廠房的智能倉儲貨架上,分門別類堆放著各種物料。每天,隨著生產計劃下達,貨架會自動找出生產所需的零部件。生產線上的各種六軸機器人會“聰明”地按照大腦中的圖紙快速組裝機器人產品。
一條小型機器人總裝線,采用機器人裝配機器人的生產模式,3名工人的單班(工作8小時)產能就能達到6000臺/年,相比傳統生產工藝,工時減少82%,效率提升5.5倍。
更有趣的是,在車間里記者還發現了一款“學霸”協同機器人手臂。傳統機器人需要在控制器內編程、輸入參數才能工作,而這款協同機器人的手就像一個學習能力極強的“孩子”。比如它學習炒菜,只需人類握著它的手,手把手教他倒油、炒菜,一套動作做下來,機器人就“偷師”完成。
在緊鄰的智能制造車間,機器人在演示如何高效、精準生產汽車輪轂等工業產品。今年新推出的折彎機器人,可以像“折紙”一樣輕松將鋼板折成直角。
記者了解到,作為上市企業,埃斯頓近年來發展迅速,產能不斷提升。在江寧開發區大力支持下,埃斯頓新購置了180畝地,用于這個工業機器人智能工廠項目的建設。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0億元,其中,剛剛投運的一期工程計劃投資5.9億元,主要建設機器人產品生產智能化車間12000平米、機器人智能制造生產線車間12000平米、中試車間8000平米。目前項目一期投產,機器人及成套設備年產能達到9000臺/套,能夠滿足埃斯頓機器人未來3—5年的產能需求。
南京埃斯頓自動化集團總經理吳波表示,新工廠是中德混合“基因”,既吸收了埃斯頓的機器人“本體”和總裝技術,也引入了德國博世力士樂公司的規劃能力,它既是核心部件國產化率最高的機器人本體生產智能工廠,也具備德國工業4.0技術支撐。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