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政策補貼是雙刃劍 后期需政策退坡
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爆發式增長。截止目前,從已公布的2015年前11個月的銷量情況來看,包括插電混動在內,前11個月的總銷量已達138758臺,各地政府也紛紛對新能源車開放政策。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成為新的藍海市場,預計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將會突破25萬輛。
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召開2015重大研究課題課題發布會。《新能源汽車政策工具包解析》這一重大課題歷時一年,對全球四個典型新能源汽車市場政策進行研究分析。該課題負責人張永偉在發布會分享他對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的一些思考,在他看來,過去我們對政策認識存在誤區,在實踐當中產生了一些不良效果。而該課題的提出,旨在通過對四個典型國家市場政策的梳理和對比,得出適用于中國的“黃金政策”。
張永偉表示,“通過研究發現,補貼是一把雙刃劍,特別是直接貨幣化的資助補貼是把雙刃劍。”他認為,財政補貼政策必須要有良好的轉換機制,“早期補貼多一點,到一定階段就要退坡;但退坡時其他工具要快速和它銜接,非貨幣化的政策要和補貼貨幣化的政策要有機結合起來。”
談及我國的新能源政策優勢時,張永偉表示,與美國相比我國的政策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我國進行的從上到下、持續性的政府支持是任何一個國家做不到的。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我國已經持續補貼13年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進行支持。自2008年以來,從高層的重視、政策的密集度,以及投入力度等方面,電動汽車是唯一的享受如此待遇的產業。其二,國外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轉換成本比較低,所以我國政策出臺的速度要快于其他國家。中國在這個領域雖然有非常強的產業基礎和龐大的產業基數,但并不是一個跨度時間很長的利益群體,所以新政策出臺受到的阻力遠遠小于其他的國家。張永偉認為,我國出臺政策的速度之快,也和我國的決策機制有關。
然而目前我國政策在產業協同性上,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從國外經驗來講,應用側牽引的政策會比較偏順,而生產側牽引的政策容易產生生產和市場脫節的問題。而我國的政策恰恰就是從生產側開始的。張永偉認為,對我國來說這種政策是有合理性的。能先將新能源汽車研究、制造出來。在將新能源汽車造出之后,就需要一個協同的聯動機制,將產、用聯合起來,即部門之間的聯動,而且是配套的聯動。目前,我國已經有了四部委的聯動機制,主要圍繞產業進行的,下一步就要拓展到“用”上,把電力、交通、信息、建設都聯動起來。
張永偉認為,我國要先把政策的優勢利用好,同時借鑒他國的優勢,完善我國的政策體系。在借鑒其他國家政策時,要照顧我國的實際情況,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特殊階段,電動汽車正好由起步向快速成長過渡的階段,這個階段需要一個非常持續的政策的引導。這個階段產業較為脆弱,離不開政策支持,也需要更巧妙的支持。
目前,我國新能源政策仍然需要“取長補長”,“電動車正從起步邁向快速成長,需要不斷學習國外具有建設性的政策;同時,傳統的燃油車在我國仍占據主導地位,要做好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兼顧。”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政策全球領先,其效果也在實踐當中也得到了體現。“我國政策所面臨的挑戰和轉型壓力是其他國家所沒有遇到的。”張永偉表示。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