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列智軌列車株洲上路運行 未來可無人駕駛
由中國中車株洲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列智軌列車在“中國電力機車之都”株洲實現上路運行。來湘參加2017中國(湖南)國際軌道交通產業博覽會暨高峰論壇的全球嘉賓,試乘體驗了這條全球領先的高科技虛擬軌道列車示范線。
中車株洲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馮江華介紹,23日“上路”的智軌列車車長31.64米、車寬2.65米,滿載車重51噸,最大載客數307人,最高時速70公里。
“在路上雖然是個‘巨無霸’,卻是個靈活的‘胖子’”,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列車采用了多軸轉向系統等設計方式,智能對虛擬軌跡進行跟蹤控制。使整臺列車轉彎半徑與普通公交車相當,且比普通公交車輛的通道寬度更小,這就解決了超長車身帶來的轉彎難題。同時,智軌列車采用類似高鐵的雙車頭設計,省了掉頭的麻煩。另外,智軌列車采用高鐵柔性編組的模式,能根據客流變化調節運力,比如采用標準的3節編組時,列車可載客超過300人,5節編組時可載客超過500人,大大提高運力。
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雖然智軌列車設計最高時速為70公里,但因為不依賴鋼軌行駛,一條運行線的建設周期僅需1年,能快速投入使用,且建設成本大大低于傳統有軌電車。馮江華算了一筆賬:智軌列車在與現代有軌電車運力相同的情況下,只需簡單的道路改造就能投入使用,整體線路的投資約為現代有軌電車的1/5。目前,我國現代有軌電車線路造價約為1.5億元至2億元/公里,也就是說,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建設1公里的線路,智軌至少能節省1億元以上。
在株洲神農大道與泰山路交會處看到,道路中央的ART站點已經成型,現場有施工人員正在緊張調試,站臺上會顯示車輛到站時間及車輛行駛信息。正在調試的智軌列車由3節綠色車廂組成,長達30余米的“巨無霸”正沿著地面兩排虛線前行。車廂內部顯得異常寬敞,類似于地鐵車廂,車內乘車設施與公交車基本類似,而上下車處與站臺持平,將大大方便殘疾人乘坐。
(圖片來自人民網)
連線在城市里靈活穿行的“智軌”智能軌道快運系統(ART),這種融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各自優勢的新型交通工具屬于跨界之作,相比城市軌道交通建造成本高,且需開辟專區、專線的劣勢,“智軌”既保持軌道列車載人多的優勢,又不需要建造專有鋼軌,還能像公交車一樣靈活穿行,為解決大中城市出行難帶來了新的選擇和體驗。
試乘途中,列車還演示了一段“無人駕駛”,駕駛員雙手不觸碰方向盤,列車自動調節方向,遇到障礙減速停車。“未來智軌將進一步豐富功能和應用場景”,馮江華表示,智軌列車接下來會嫁接一些更先進的技術,包括自動駕駛、大數據等,使列車的裝備更先進、更安全、更舒適、更快捷,預計在2020年可實現自動駕駛。
據了解,智軌示范線日前期體驗線經過一段時間試運行后,將于明年春節前后正式投入運行。株洲市還將啟動二期工程建設,全長約9公里,將與一期連接并形成環線。株洲市還將逐步推進智軌與常規公交、BRT(快速公交系統)對接融合,并與磁浮車站實現零換乘。目前,國內外已經有70多個城市有意向與中車株洲所合作,建設智軌系統。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