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穿上”高靈敏度“電子皮膚”可應用于各類柔性傳感器
給機器人“穿上”具備良好柔韌性、高靈敏度的“電子皮膚”,使機器人像人一樣敏感獲知環境信息,并做出相應反應。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華濤副教授課題組宣布,“基于石墨納米片/聚氨酯納米復合材料的高柔性、高靈敏度、可穿戴的‘電子皮膚’”已具備工業化大量生產的條件。據了解,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上。
近幾年柔性電子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步,關于石墨烯等新材料的研究異常火熱。柔性電子材料具有高靈敏度、可彎折等優點,具有可穿戴性,可應用于各類柔性傳感器,如壓力傳感器、觸覺傳感器、氣體分子傳感器等。王華濤告訴記者,課題組通過一系列封裝工藝,把石墨納米片加入到彈性高分子體系里,形成一種高柔性、高靈敏度的“電子皮膚”,厚度僅為40微米,接近一根頭發絲粗細。這種新型柔性電子皮膚在不同的應力應變條件下均有良好的響應,在可穿戴電子領域里將會有廣闊的應用空間。為假肢制造、機器人設計、可穿戴設備等領域搭起了橋梁。王華濤表示,該課題突破了石墨納米片的制備技術、石墨納米片與高分子均勻分散技術、成膜技術三大難題,與以往僅局限于實驗室研究的電子皮膚相比,該研究還提供了一種可以大量生產的工藝,這對于柔性電子器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