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理工研發無人機無線供電技術 續航有保障
多數基于機載電池的多軸無人機在單次充電后,續航時間都難以超過30分鐘,這讓它們執行任務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盡管我們可以通過電纜將能源輸送給無人機,但是局限性還是很大——這僅適用于懸浮觀察之類的小范圍應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前,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研發了一款無需電池和輸送電力的纜線就可以充電的新型無人機——它在飛行的過程中能無線攝取電量。
這項研究基于一架現成的迷你四軸飛行器。科學家們先是移除了無人機上的電池,然后在機身外表纏上了銅線圈。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利用電路板、電源和銅線圈打造了一個獨立的無線電力傳輸平臺。當無人機接近這個平臺后,機上的銅線圈就會作為磁場的接收天線,產生交變電流,然后無人機上的修正電子會把整流轉換成直流,從而為無人機供電。這項技術被稱為“電感耦合”(Inductive Coupling),早在Nicola Tesla(塞爾維亞裔美籍科學家,生于1856年,卒于1943年)時期就被研發出來了。
半年前,一家叫作Sky Sense的德國公司也曾利用一個蜂巢結構(提供正負電極)的金屬充電平板取代運油機,然后通過外接電源為無人機提供100-240V的電源輸入和10A充電率。當然,嚴格來說,這并不是真正的“無線充電”。
相比之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發成果真是大寫的貨真價實!相關研究人員曾表示,這是他們首次為飛行中的無人機提供無線能源。盡管目前的適用距離只有3.9英寸(約合10厘米),但隨著技術的突破,這個適用距離有望不斷加大。
另外,除了為飛行中的無人機不斷充電之外,這項技術還可以用來為機載電池進行充電,這樣一來,無人機就不需要著陸充電或是更換電池,也就是說,它們的飛行時間可以延長很久。
當然,無人機還是可以被“有線化”,成為飛行發射器——他們的電池會發射電量到其他接收設備(比如環境或結構壓力感應器)中,甚至還可以為其他需要在飛行過程中充電的無人機供電。目前,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已經將四軸無人機用作無線飛行充電器了。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