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布局物聯網 瞄準中國市場
北京時間9月5日晚,日本軟銀公司宣布,正式完成對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的收購交易,交易額為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超過微軟265億美元收購領英,再次震驚了整個科技圈。對于如此大手筆的收購行為,“瘋狂”成為媒體點評這次收購的常用詞。
對于這筆收購,孫正義解釋稱,“我將未來的賭注押在了新時代,也就是物聯網(IoT)。”未來軟銀會如何下這盤物聯網的棋?科技自媒體作家、IT評論人黃井洋為筆者解讀了收購表象下的隱喻。
對軟銀而言有兩個直接利益點
“順著孫正義的解釋往下走,這次收購對軟銀而言有兩個直接的利益點。” 黃井洋對筆者表示,ARM基本統治了智能移動終端,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特別是高通,手機芯片基本都基于RAM架構,手機領域的市占比甚至一度超過95%。在移動芯片設計方面的潛能,為其未來在物聯網方面的布局提供了強大的硬件基礎能力,而這種能力將決定未來物聯網的成敗。
“ARM具有一套完整的生態型商業模式,主要是通過授權費和版稅盈利,其本身并不實際生產和銷售芯片,” 黃井洋說,因此,其與下游芯片商之間建立了強大的生態體系,而這個體系被牢牢地禁錮在ARM的技術架構上,其他競爭者很難進入并在終端方面挑戰ARM。
此外,據JuniperResearch公司的預測數據顯示,物聯網設備在2020年時將達到385億。“這個巨大增幅中,智能手機為主的終端僅是一個組成部分,而更多的增長將發生在智能汽車、智能家居、基礎設施。”黃井洋說,還包括孫正義最為看重的智能機器人等新的方向。
芯片使用激增 將是又一超高回報率投資
孫正義曾說,“到2040年的時候,所有人和事都會通過移動設備聯系起來。”
“今天,每個人大概會有兩個移動設備,但到2020年的時候,每個人被連接的設備的數量會達到1000個。”黃井洋表示,隨著移動設備的快速增長,ARM芯片的使用也將快速增長。現有數據顯示,2015年使用ARM芯片的設備有150億,比2010年增長近60億。但是到2020年的時候,這個數據將比2015年高出數倍甚至數十上百倍之多。
如果考慮到物聯網市場規模的快速發展,以及ARM在未來物聯網方面的潛力和優勢,那么,這筆243億英鎊的交易將會為孫正義帶來巨大的回報。或許將是繼成功投資阿里后孫正義尋找到的又一個超高回報率投資。
而軟銀,具備豐富的ICT及互聯網業務方面的投資和運作經驗,尤其是對雅虎、阿里巴巴、沃達豐日本等企業的投資,都被稱作“神來之筆”。同時,軟銀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方面的布局,在其最終決定收購ARM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物聯網布局 或會將目光投在中國
至于在物聯網方面的發展,黃井洋認為,孫正義或許會將目光投在爆發力巨大的中國市場。
“首先一點,用戶基數優勢決定了物聯網市場容量。圍繞每個人的智能終端數量畢竟是有數量最高限制的,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哪個國家的市場會比中國用戶所需要的智能聯網終端更多。” 黃井洋表示,人口基數問題無法忽略。
“基礎建設決定上層建筑。在我國,無線通信網絡和寬帶的覆蓋率是遠超過其他國家的,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范圍最廣、最細密的技術設施支持。”黃井洋說,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我國 4G網絡已經覆蓋全國所有城市和主要鄉鎮,4G用戶達到5.3億戶,超過美國和歐洲4G用戶的總和。即便如此,政府層面仍然積極借助政策的力量去讓通信網格盡可能的縮小。當前,三大運營商正在全面共建,目標將于2017年底,4G網絡全面覆蓋中國城市和農村,消滅盲區。
此外,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去支持物聯網的發展。“國家在政策支持方面逐步向物聯網技術創新與應用方面傾斜,并將其納入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推進國家經濟發展。”黃井洋說,孫正義個人對投資亞洲公司的興趣似乎更大,當然也從中獲得了更多的機遇,阿里巴巴就是其中一個最好的例證。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