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布電力物聯網2.0解決方案
在HUAWEICONNECT2016全聯接大會上,華為發布了全新的電力物聯網2.0解決方案。該電力物聯網2.0解決方案基于IoT聯接管理平臺,運用了3項重要的產品與技術——Hi-PLC、eLTE-IoT和LiteOS。
華為在HUAWEICONNECT2016全聯接大會上發布了全新的電力物聯網2.0解決方案。華為企業BG能源行業首席解決方案架構師高巍在發布會提道:“作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中唯一的ICT企業理事會單位,華為致力于打造基于IoT聯接管理平臺的電力物聯網,構建能源互聯時代的神經系統,實現新能源隨時、隨地接入,調節電網平衡,主動預測,引導合理用電,提高社會效益。”
電力物聯網2.0解決方案助力傳統電網轉型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能源生產及消費結構也在發生改變,發電從傳統大容量的穩定集中發電,到不斷增加的不穩定、不連續能源分布式發電;用電從穩定、可預測的消費,到引入移動負載如電動汽車以及不太穩定的消費模式;配電從被動響應的配電網絡,到通過控制和監測實現所有電壓等級的動態供需平衡,傳統電網如何應對以上趨勢帶來的挑戰會上,全球最大的科技專業人員組織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工作組主席、物聯網專家OlegLogvinov在“電力物聯網的關鍵趨勢和技術”的主題演講中回答了上述疑問:“電力物聯網能夠滿足這些期望。”
華為企業BG能源系統部總裁季翔認為“未來的智能電網分三層,最底下的是各種可被感知和聯接的接入設備,包括發電設備、溫度傳感器等等;最上面一層是未來電力系統的大腦,而華為則聚焦在為中間一層電力系統的神經系統提供ICT基礎設施。”
華為本次發布的電力物聯網2.0解決方案基于IoT聯接管理平臺。IoT聯接管理平臺提供基于SIM/NoN-SIM的連接管理,簡單計費和運維功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將傳感器,終端的數據進行匯聚,分類等,通過特定的開放接口,開放給第三方應用使用,最大化挖掘電力設施的潛力和價值,比如可以對整個城市的用電需量預測、削峰平谷、精準線損分析等,而百姓可以根據實時電價信息,主動進行智慧選擇,更加經濟合理地安排用電。
三大技術瞄準智能電表全聯接痛點
根據梅特卡夫定律,電力物聯網價值=價值指數×聯接數的平方,越多的配用電智能終端設備接入電力物聯網,將產生越多的價值,通過分析和預測,實現電網的動態平衡和用戶更智慧的用電。
在中國,近幾年來每年約有數千萬塊智能電表投入運營。全球來看,歐盟已頒布法令要求成員國2020年之前完成80%的智能電表的改造。配用電智能終端全聯接在實現過程中需要考慮一些難點,如海量終端的接入、安裝施工的便利性、不同智能終端的兼容和適配等。針對這些難題,華為電力物聯網2.0解決方案運用了3項重要的產品與技術——Hi-PLC、eLTE-IoT和LiteOS。
Hi-PLC通信模塊是在傳統PLC技術(Power-linecommunication,電力線傳輸數據)基礎上,實現更可靠、帶寬更寬的特性。在華為實施的AMI(AdvancedMeterinInfrastructure)項目中實測顯示,安裝了華為Hi-PLC通信模塊的智能電表一次抄表成功率達到100%。撒哈拉電力集團旗下配電公司業務主管RotimiOnanuga在大分上分享:“Ikeja電力公司在AMI項目采用了寬帶PLC通信技術,數據采集成功率達100%,實現電表數據全采集,大大提高了Ikeja電力公司收益。”
面向物聯網的無線技術eLTE-IoT是基于LTE演進,能夠提供多達100倍的深度覆蓋增益和千倍以上的聯接能力,而終端功耗只有LTE的1/10,并且占用更少的網絡資源,支持配電自動化、AMI、微網、電動汽車等不同應用場景的電力智能終端的接入。
電力物聯網華為能源解決方案總經理叢培金表示:“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電力物聯網生態圈離不開行業伙伴參與,目前,華為已與電力合作伙伴聯合發布超過20個創新解決方案,超過50個解決方案完成了集成測試。歡迎更多的電力行業合作伙伴加入華為電力物聯網行動計劃,促進生態和諧發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