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三人析機器人如何影響全球產業格局
機器人如何影響全球產業格局
記者:新一輪工業革命大背景下,機器人產業正如何影響全球產業格局?
彭兵: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各國都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三維(3D)打印、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領制造方式變革。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迎來重大機遇。
機器人正在成為新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其研發、制造、應用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在這必爭領域,發達國家早已開始布局。2013年,美國就制定了機器人發展規劃及路線圖,力求鞏固其在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為其制造業回流提供支撐。歐盟則啟動了總投資達28億歐元的“地平線2020”研究計劃,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民用機器人研究計劃。隨著制造業向智能化加速轉型,一場智能工業革命已席卷而來。德國提出工業4.0,美國提出“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英國提出《工業2050戰略》,日本提出《日本制造業白皮書》。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其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之一,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信息技術、機器人與裝備制造過程技術的深度融合與集成。
歐陽泉:過去一輪工業革命主要是以計算機信息化為主的核心技術支撐,美國基本上掌握了全球產業的話語權,在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企業當中,甚至基本沒有德國、日本和中國的身影。正因如此,德國才提出了工業4.0的發展戰略,其中智能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是其最為核心的要素。日本和韓國等也相繼提出了類似的戰略。
幾乎所有的經濟大國都制定了以智能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為核心產業的未來產業規劃和發展戰略。誰的基礎做得更扎實,誰的應用更高效,誰的人才儲備更豐富,誰更愿意與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分享,誰將會獲得最終的話語權。
記者:對中國來說,發展機器人有哪些現實意義?
彭兵:首先,機器人技術的創新應用有利于推動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興起;其次,機器人產業在自動化生產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將促進我國工業制造業從人力密集型向自動化生產轉型,提高生產效率,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最后,發展機器人產業能夠提高制造業的產品質量、減少安全生產事故。此外,機器人還包括服務機器人,未來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加劇、生育率持續下降、青壯年勞動力日益短缺,看護嬰孩、照顧老人、服務家庭和社會都需要大力發展服務機器人。
歐陽泉:在中國逐步失去人口紅利優勢,人口老齡化逐步加重,現有工業制造對環境破壞日益嚴重的背景下,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以智能制造代替人工制造,將會有效地破解或緩解以上難題。
智能機器人產業屬于跨領域,跨學科的綜合產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將會帶動相關產業如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對經濟的增長將會起到核心的驅動作用。
張曦:引入工業機器人可使企業利潤表兩端同時受惠:提升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帶來收入遞增,壓縮人力成本帶來生產成本縮減,項目回收周期短,經濟效益顯著。一旦某家公司的升級效果顯著,就會倒逼同業的其他企業廣泛運用該技術及生產線,從而實現行業生產效率的普遍提升。事實上,最近國內部分省市也開始推廣“機器換人”計劃,也是基于上述的考慮。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