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巧用小機器人檢查地下管網
在杭州高新區(濱江),每一條新建道路交付前,除了瀝青、路基這些看得見的基本信息外,施工單位還必須附上一份“X光”影像:顯示地下雨水、污水的“路況”,管道通不通,管內質量如何,讓圖說話。
負責完成這項工作的,是該區城管局一位特殊的“員工”?!八凶觥畽C械狗’管道攀爬,是一個小機器人,樣子有點像玩具汽車,裝有攝像頭和探照燈,可以進入任何地下管網,清晰拍攝管道內壁的圖像?!逅仓巍瘑右詠?,它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濱江區城管局市政管理科工作人員說,今年以來,小機器人已經爬行超過90公里,占該區地下管網的1/4。
地下管道,城市的“毛細血管”,承擔著排放雨污水的重任。要是它們“生病”了,很容易發生道路沉陷、積水等問題,影響大家的生活。
濱江區新建道路多,施工項目多,維護地下管網的日常健康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是“看”。打開井蓋,請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觀察,情況復雜的,派出機器人拍攝圖像,或者用潛望鏡(有點像我們看牙的時候用的小鏡子,可以伸到管道看內壁情況)檢查。
其次,是“定”。確定清淤后,制定方案對癥下藥。發現石塊、垃圾漂浮物,管道大的,就先由清淤人員下井進行處理;管道小的,用專業的清淤疏通車進行沖洗疏通。遇到淤積物特別頑固的,就封閉幾個管道,一頭清洗,另一頭進行吸污作業。
然后,是“查”。也就是每個雨水管完成清淤施工并且施工單位初驗合格后,建設單位還要派出小機器人,再進行檢查,看看管道是否需要清淤疏通,同時,看那些清理出來的淤積物,是不是此前拍攝到的。整個過程都會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監理人員監督,小機器人爬管后再確定清淤工程是不是合格,最后,才能組織竣工驗收。
今后,除了定期維護檢查外,該區計劃每個季度定期對管網進行檢查清淤。特別是對在重大雨季時常出現問題的路段,按照“一點一方案”進行逐個改造,分類重點清淤。對部分因為地塊標高等特殊原因,問題一時難以完全整改到位的積水點,在重大雨水季和主汛期前制定應急處置方案。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