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科技來了,世界杯這次離我們更近
在世界杯揭幕戰僅僅十分鐘后,門線技術就得到了第一次應用:一個無可爭議的烏龍球。隨后在無數各種屏幕前守候的中國球迷注視下,巴西隊連下三城逆轉比分。

2014,歲在甲午,世界杯重回足球王國巴西。和四年前的南非世界杯相比,此次巴西世界杯球迷們將享受更多科技帶來的觀賽快感。
最科技
最近幾屆世界杯都會被媒體冠以最科技的名頭,這屆也不例外。
開幕式上最具科幻色彩的一幕是由一位身著機械外骨骼的四肢癱瘓的少年完成開球,這背后是神經科學、人機界面以及機器人科學領域的進步。
據介紹,該機械服裝由杜克大學的“WalkAgain”項目研發而成。其工作原理如下:戴在頭部的電極或植入大腦的芯片可以監測到腦電波,然后再以無線的方式將信號發送至計算機;機器會將佩戴者的意念轉換為指令,操控電池供電的機械服裝完成相應的動作。
而在球場外,機器人則大唱主角。為了加強世界杯安保工作,除了傳統的人力安保外,巴西將部署30臺軍用機器人Packbot執行安保任務,據悉這花費了巴西政府720萬美元。
據IRF預測,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將為3.5萬臺以上,比2011年增長60%。到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到20萬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美元。
雖然機器人是一個潛力巨大的的朝陽行業,盡管有人稱今年將是中國機器人元年,但國內的機器人技術明顯還有差距。
目前工業機器人的生產規模仍然不大,多數是單件小批量生產,關鍵配套的單元部件和器件始終處于進口狀態,一臺進口的減速器約占機器人總成本的35%。受制于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難以“自主”,成為制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
除了機器人技術,還有幾項技術獲得追捧:能夠確認球是否越線的門線技術、能夠確定人墻位置的人墻噴霧以及能夠捕捉球員動作的芯片球鞋。
最移動
遙遠的巴西之外,科技更多在身邊改造球迷的生活。
距1978年中國內地第一次轉播世界杯足球比賽已經過去了36年,過去一大群球迷圍著一臺電視機觀看比賽的情形已經一去不返。而隨著各類視頻網站的加入,球迷們收看世界杯的渠道也不再局限于電視。據艾瑞調查數據顯示,86.1%的人表示更傾向于通過互聯網觀看世界杯,比4年前的數據翻了一倍。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門戶們世界杯營銷的工具也必然從短信推廣走向APP推廣。球迷們依然會通過門戶去看世界杯的圖文報道,只不過過去大家是趴在電腦前看,現在是拿著手機或者端著PAD看。所以對門戶來說,今年世界杯重點必然是新聞客戶端。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