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裝備迎黃金十年 行業發展呈現新趨勢
(一)政府戰略選擇和政策取向上的轉變
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源的傾斜。根據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需要,我國政府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制定產業規劃和政策、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加強公共服務,強化對產業集群和產業龍頭的扶持與引導。同時,從主要靠優惠政策扶持轉變到優化發展環境與優化政策支持并重,從主要依靠政府推動轉變到市場拉動和政府引導并重。具體的來說,如改變買技術和消化吸收激素和支持力度比例,目前我國買技術花1元錢,在消化吸收上只花了0.26-0.36元,而德國是3.3倍,日本是3-7倍;制定高端裝備制造企業人才引進計劃,改變單純把技術引進來的固定思路,把更多精力放在團隊的引進上來,實現自身技術持續的積累和發展。此外,還將進一步發揮國家重大工程的應用示范效應,不斷推動配套設備與建設的政策完善機制。
(二)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根據前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強國,缺乏自主設計能力,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因此,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是實現自主創新,使高端裝備制造業國產化。我國企業要改變以前重引進、輕研發,重使用、輕研制,重模仿、輕創新的現狀。利用引進技術和進口設備生產的產品,要逐步實現元器件、原材和工裝模具的國產化,批量生產出與進口原型水平相當的產品;突破和掌握一批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形成自主技術和標準,使重點技術裝備自主化能力和水平有較大提升;培育、發展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快研發出“自主品牌”產品;通過對關鍵技術的攻關與應用形成以自主知識產權為特征的技術、產品和產業,為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通過自主創新,把“外生技術力”轉化為“內生技術力”,成為“技術力和資本”輸出型的自主性國家。
特別是基礎技術,著力提高重要的機械、電子基礎件的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的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突破并掌握高端測控系統、關鍵零部件、高檔工作母機、特種優質原材料的關鍵技術,提高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等基礎工藝水平。如2011年,西安航空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對技術體系進行了優化,強化了產品研發和保障職能;完善了工程技術專業體系,強化技術專家崗位職責;開展了“廢品損失控制專項行動”,推進實施了技術成熟度評價、知識產權、專利工程、知識管理、標準化戰略和科技情報研究。通過構建運行順暢的科技平臺,實現公司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促進核心技術快速進步,保障了年度型號研制、批量生產。
(三)產業集聚趨勢凸顯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集群化產業,單一地發展某一個或幾個企業是不能成功的。企業之間的分工十分細,產業鏈成為企業的外部環境,每一個企業都是其所在的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同時,借鑒國外高端裝備制造業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向園區集聚、向經濟發達地區集聚、向專業智力密集區集聚將成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十二五”期間,我國高端裝備產業仍將進一步集聚于東部沿海地區科研院所集中和創新能力較強的省份,以及少數中西部和東北的中心城市,區域發展差異化有進一步強化的趨勢。如青島市通過大企業、大項目的引進,加快推動海洋裝備制造業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擁有造修船、船用柴油機、海洋工程裝備、船舶電力推進等較高層次的產業鏈條。齊齊哈爾市創建的以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以齊車公司、三大軍工企業為支柱,以80余戶規模裝備企業為骨干的齊齊哈爾數控重型裝備產業示范基地已初具規模。
(四)企業步入并購重組高潮期
由于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產品結構升級換代、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廣泛應用,自主技術創新的難度越來越大,資金消耗大,單獨某一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資金能力都不可能支撐一些大型的技術開發活動。因此,企業之間并購重組已成為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途經。企業之間有靈活多樣的并購重組方式,形成多種形式的聯合體:合并成新企業、合資成立企業、互相持股和協議合作。對缺少某些技術和資源的企業,合作可以有效利用企業之間技能和資源的互補效應,形成合力。如徐工與兵器集團重組做強做大;柳工收購歐維姆、鴻得利機械集團公司等等。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