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現狀
工業以太網交換機(Industrial Ethernet Switches)是可以滿足工業現場需要,技術上與商業以太網交換機兼容,而實時通訊、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環境適應性等各方面要求高于商業以太網交換機的一種以太網設備。
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分為網管型(Managed)與非網管型(Unmanaged)兩類細分產品。網管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具有單位價值高的特點,盡管其銷售數量遠不及非網管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但目前網管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是市場的主流。
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正處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成長期,被廣泛應用于交通、電力、冶金、煤炭、石化、水處理等行業。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行業研究,從2005年開始,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需求出現大幅增長。2008年,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規模達5.4億人民幣,預計未來會以26.2%的增速保持增長(如圖1所示,2008-2013年的CAGR為26.2%)。
工業以太網技術的發展,下游交通、電力等用戶的大量需求,中低端市場產品供給的不斷豐富,以及網管型交換機更為廣泛的應用是推動市場發展的直接原因。
金融危機對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的影響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嚴重沖擊著世界經濟,中國經濟同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應用的主要行業看,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是冶金行業。一些項目出現了停建、緩建的現象。此外,電力行業的熱電廠也受到一些影響。但總體上說,金融危機對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的沖擊并不十分明顯,九成以上的企業在金融危機中仍能保持銷售額的持續快速增長。
市場影響因素
Frost & Sullivan認為,推動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發展的因素包括:
1)中國工業經濟正在持續復蘇。目前中國工業生產正在加速增長,利潤下降的狀況有所緩解。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6月,全行業工業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這是自2008年9月中國推行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以來,工業增加值同比首次實現二位數增長。2009年7月延續了這個兩位數的增長。備受關注的冶金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2009年2月遠低于全行業3.8%的平均水平,之后各月逐步好轉,2009年6月略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2009年7月超出全行業平均水平。應該說,2009年上半年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下半年的重點是工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解決產能過剩等問題。中國經濟的宏觀環境有利于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的發展。
2)工業以太網技術的發展。從全球范圍看,近年來,工業以太網技術及應用快速增長。預計2008-2010年工業以太網節點數增幅接近20%,工業以太網技術的發展勢必推動以太網核心設備——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的發展。
3)4萬億投資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推動。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占4萬億投資的40%左右。鐵路、公路等重大基建和城市電網改造是基礎設施投資的重點,同時,這也是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的重要增長領域。
4)舊行業新領域更為廣泛的應用。以電力行業為例,數字變電站技術的推廣和發展為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寬闊的平臺。
5)工業場合商業以太網交換機的替換。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更加適合于工業場合,行業用戶早期采用的商業以太網交換機會隨著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的不斷完善,以及用戶對穩定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逐步被替換。
阻礙因素
阻礙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發展的因素包括:
1)缺乏通用的產品標準。目前工業以太網交換機還沒有通用的產品標準,對產品的寬溫范圍、抗電磁干擾等沒有具體規定。各廠家以自己的出廠標準進入到市場,造成產品參差不齊,價格差異大,用戶選擇困難。
2)工業以太網技術與現場總線技術長期并存。現場總線技術還將長期存在,這限制了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向更廣闊的應用領域發展。
市場競爭
主要競爭者
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活躍著大約50家廠商。這些廠商可以被簡單地分成兩個陣營,一類是以赫思曼為代表的傳統意義上的產品供應商,另一類是以西門子為代表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有些廠商兩種角色兼備,如西斯耐特。
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的外資廠商在15家左右,臺資廠商3-4家,本土廠商30家左右。本土廠商中以地方品牌居多。
2009年又有新的廠商進入到這個市場,如羅克韋爾、萬可等進軍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陣營,一些商業以太網交換機廠商進軍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的產品提供商陣營。
渠道結構
分銷是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的主要渠道。有近70%的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是通過分銷的方式進入到市場的。通常外資企業采用分銷的方式銷售產品,內資企業采用直銷的方式。上海海得等是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上比較知名的經銷商。
認證
認證也被視為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上廠商之間競爭的一種方式。電力行業的KEMA認證,交通行業的NEMA認證等是產品在苛刻的工業條件下可以正常工作的保證和證明。取得了這些認證的廠商在中高端市場很有競爭優勢。例如取得KEMA認證的羅杰康公司。這些認證是有行業屬性的,目前,電力和交通行業的認證較為成熟。
未來發展趨勢
伴隨著工業自動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工業以太網技術應用的不斷推廣,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
技術
從技術角度,實時通訊、穩定性、安全性等是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產品的著眼點。隨著無線網絡、藍牙等網絡技術的發展,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將繼續前行。
產品
從產品角度,多功能化是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發展的方向。網管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比非網管型功能更強大。
市場
從市場角度,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會有更多的廠商進入到中國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市場。交通和電力行業的發展將快于其他行業的發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