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訂單接踵而至 中國廠商優勢凸顯
英利綠色能源15日指出,該公司已與太陽能發電系統大廠IBCSOLARAG簽訂銷售協議,根據雙方約定,英利同意在2010年1-4季度負責供應130MW的太陽能電池模組。另一方面,臺灣媒體也報道,目前臺系太陽能電池廠2010年的接單情況良好,約2009年總出貨量的2倍。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指出,隨著下半年以來全球太陽能發電系統價格的持續下滑,再加上各國政府大力推廣太陽能政策的拉動效應漸顯,中國光伏企業訂單逐漸增多已經凸顯出來。而此次英利綠色能源以及臺系廠商延續至2010年的訂單,說明經歷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后,在制造領域占有多重優勢的中國企業正在逐步趕上甚至超越以往的海外巨頭,而與此相對應的則是歐美廠商的風光不再。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iSuppli的最新排名,目前全球20大太陽能光伏企業中,以往占據霸主地位的美國公司僅占據兩席,分別是FirstSolar公司和SunPower公司。而在歐洲企業中,2008年排名全球第一的Q-Cells也是舉步維艱。2009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大幅下跌36.8%,虧損額高達7億歐元,為此,公司下調銷售目標,裁員500名,2100名員工轉為兼職,關閉老舊生產線,并削減明年3億歐元的現金支出。
姜謙指出,如果說以往中國光伏產商的劣勢在于技術相對落后,轉換效率低等方面,但近一兩年來經過國家的政策扶持,以及龍頭企業的帶動,中國廠商的技術劣勢已經不復存在,尚德電力產品的轉化效率甚至已經打破世界紀錄。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勞動力廉價等其它優勢,中國光伏產商的競爭力日漸增強也在情理之中。
中投顧問最新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08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達1.78GW,占全球總量的26%。而從市場占有率來看,中國太陽能電池廠商(包括臺灣省)的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2007年中國太陽能電池廠商市場占有率由2006年的20%提升至35%,2008年則更進一步,大幅提升至44%,連續兩年成為世界第一。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