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頻發 中國鋼鐵業應向日本學些什么?
為了改變被動的局面,中國一批鋼鐵企業正在尋求“升級”。具有借鑒意義的是,中國鋼鐵業目前面臨的問題,與上世紀的日本非常相似。后來,日本鋼鐵業通過兼并重組、產品結構升級,由一個鋼鐵大國變成了一個鋼鐵強國。
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世界鋼鐵業的霸主是美國。二戰后,伴隨著工業化,日本鋼鐵業取得巨大發展,鋼產量由1950年的500萬噸增至1980年的1.5億噸,一舉取代了美國世界第一的位置。
很快,日本鋼鐵業伴生了諸多問題。首先是產量增長帶來的產能過剩,特別是落后產能過剩;其次是隨著大量鋼鐵源源不斷地出口,與全球特別是美國產生了鋼材反傾銷等諸多貿易摩擦。
何偉文說,最近幾年,中國遭受的反傾銷貿易案件中,首當其沖就是鋼鐵。
當時日本鋼鐵業人士分析了日本鋼鐵行業的競爭優勢(310368,基金吧),最后歸結為低成本優勢。日本鋼鐵企業在困境時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并發揮到極致。中國亦如此。利用低成本優勢,1996年,中國鋼產量歷史性地突破1億噸,躍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首次成為鋼鐵凈出口國。
雖然自2005年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稅收措施來控制鋼鐵的出口,可是收效甚微。
為了實現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日本當時采取了7項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包括兼并重組、新建項目標準、淘汰落后產能、采購原材料、采用最先進的生產設備、采用先進管理和技術、合理的生產布局。
同時,日本還積極地與國外進行貿易談判,降低鋼鐵出口總量。由于產品結構優化,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增長,有效地抵消了低端品種出口的減少。
通過“升級”,日本建成一大批容積超過5000立方米超大型高爐,超過2000立方米高爐超過600座,可是即使到今年,中國鋼廠使用的高爐大多數還是1000立方米以下。
現在,日本依然是全球的鋼鐵強國,其高端產品不僅充分滿足了國內的需求,依然存在大量出口。目前日本鋼材出口量仍然維持在產量的30%左右,其中大部分為高附加值產品。
現在,中國一批鋼鐵企業正在尋求“升級”。不過由于集中度過低,國內的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遭到的市場阻力非常大。
主要用于各種電機、發電機和變壓器鐵心的取向硅鋼,即充分體現了中國鋼鐵業尋求“升級”的努力。硅鋼,分為熱軋硅鋼片、冷軋無取向硅鋼片、冷軋取向硅鋼片、高磁感冷軋取向硅鋼片等。
冷軋取向硅鋼是鋼鐵產品中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品種之一。目前全球能夠生產取向硅鋼的鋼廠只有16家左右,國內只有武鋼、寶鋼兩家鋼廠能夠實現批量生產。
中國目前還需要大量進口取向硅鋼,國泰君安鋼鐵分析師余辰俊預計,2010年寶鋼與武鋼合計產能約為50萬噸,而實際需求量將達到80萬噸。
取向硅鋼只是中國鋼鐵業需要自強的鋼材品種之一。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遲京東告訴記者:“目前,雖然長材(一般意義上的低附加值鋼材)還有很大的市場,但是扁平材(一般意義上的高附加值鋼材)很大程度上可以將之取代。”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