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布云海計劃 云計算基地初成
作者:曾航
當身在深圳的騰訊CEO馬化騰每天早上打開電腦,他可以通過一個在線的系統看到位于上海閘北區的一個大型數據中心的情況,在這上面,服務器的溫度、濕度、電力使用情況一目了然,全國的騰訊用戶,都可以在這個數據中心進行數據接入,享受云計算服務。
這只是上海目前正大力推進的“云海計劃”的一部分,8月17日下午,上海正式發布《上海推進云計算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2010-2012年)》三年行動方案,即“云海計劃”,按照這個計劃,上海將被打造成亞太地區的云計算中心,并為全國提供優質的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
同日下午,“上海市云計算產業基地”正式揭牌落戶上海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成為上海云計算產業的中心地區,按照上海的規劃,全上海的云計算產業資源都將在今后向這一基地集聚。
“上海正計劃為云計算投入巨額資金,這一行業的門檻是很高的。”上海數據港投資有限公司CEO曾犁表示,上海將在未來3年向該公司投入10億資金,用于發展云計算的基礎設施。
探秘上海云計算基地
在距離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往北僅8公里的上海市北高新園區,老工業園區的跡象已很難找到,最后一批轟鳴的機器已于去年被遷走。
大批空置的廠房被一些做“云計算”的企業盯上,原有工廠配套齊全的電力設備及光纖設施成了這些高科技企業的搶手貨,號稱上海密度最高的服務器集群被安置在這片改造一新的工業區內,并晝夜不停地向全國用戶發送數據服務。
在一些集裝箱式的存儲單元內,每部集裝箱內擁有多達2000部服務器,這些設備可以在一到兩天內被裝上卡車轉運到別處。
這里的工作人員會一臉興奮地描述,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都是這里的客戶,騰訊這樣的企業不用再費時費力去自己建設一個數據中心,而是可以外包給這里建設并運營維護。
2009年底,由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出資成立了上海數據港公司,其中市北高新集團占股60%。
上海數據港投資有限公司CEO曾犁告訴記者,該公司核心管理團隊100%來自于IBM、Intel、Cisco、EMC和HP等全球領先的IT企業。曾犁本人此前曾任EMC大中華區副總裁、昆騰存儲解決方案集團(SSG)北亞區董事總經理等職。
由于云計算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客戶隱私的保護問題,因此上海數據港公司在組建時采用了國有控股的架構,并希望借政府的信譽打消一些客戶的顧慮。
曾犁告訴記者,上海數據港公司的主攻方向非常明確,就是提供云計算的基礎設施服務。“我們和IDC、網宿科技等開展數據公司的性質是不同的,我們擁有自己的服務器管理,而這些公司更多的是電信公司的代理。”曾犁表示。
不過,大批服務器的聚集也讓綜合成本高昂的上海感到困惑,曾犁表示,該公司將借鑒谷歌等國外大型云計算公司的經驗,在一些具有“冷資源”的地方建設數據中心,但是公司的營銷中心仍將放在上海。
“大批服務器聚集在一起,十分耗電,并且產生了許多熱量,怎樣處理這些難題,是個問題。”曾犁分析道,該公司正在全國各地尋找一些具有豐富電力資源,或者制冷成本較低的地方建設數據中心。
曾犁向記者透露,該公司正考慮在江蘇南通建設一個數據中心。
“在南通有一個很大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這些液化天然氣由海外的油輪運進來,在南通轉化為氣體。在這一轉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棄的冷能,這些正是數據中心冷卻服務器十分需要的。”曾犁表示。
與此同時,電力資源豐富的內蒙古也被曾犁看中。“內蒙古一些地方將煤炭發電后往外輸出,中間損耗十分巨大,但是如果將數據中心建在當地,直接利用當地豐富的電能,而將光纖信號輸出,那么光纖的損耗是十分小的。”曾犁分析道,云計算的最終目的是降低運算的成本,采用這些方式將會很大程度上降低云計算中心的運營成本。
上海的云計算野心
在今年7月29日的一次講話中,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要求上海挑選出幾個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在這樣的指示下,云計算、物聯網、智能電網三個產業被上海選中作為下一步重點發展的產業。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也在這樣的精神下制訂了《上海推進云計算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2012年)》,在此之前,北京、廣州等地也發布過類似計劃,如北京的“祥云計劃”。
《方案》中提到,上海在發展云計算產業具有四大得天獨厚的優勢:上海IT基礎設施尤其是網絡帶寬與普及率高于其他城市,這是發展云計算產業的基礎;上海城市信息化水平國內領先,云計算服務需求明顯;互聯網信息服務業作為本市信息服務業中增長最快的產業門類,為云計算規模化商用提供了產業支撐;上海一批企業與國際主流廠商同步推出了大規模虛擬化、云計算管理平臺等核心技術平臺和解決方案,部分領域實現商用。
《方案》同時提出了上海在云計算中的產業發展目標,并簡單概括為“十百千”計劃,即在3年內培育10家在國內年經營收入超過億元的云計算企業,推動百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向云計算服務轉型,帶動信息服務業新增經營收入千億元。
不過,目前上海仍然缺少成熟的云計算商業模式,上海市北高新集團研究室副主任陸依告訴記者,政府只是搭好云計算產業的框架,然后希望一大批企業涌現出來探索云計算的商業模式,并希望在這一過程中誕生幾家成功的企業。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上海決定率先投資建設一批云計算的應用示范項目,例如社區醫院由云計算支撐的老百姓在線看病項目。
與此同時,上海正著手成立一只名為“云海投資基金”的專業“云計算”風投基金,首期募資3億元。
當身在深圳的騰訊CEO馬化騰每天早上打開電腦,他可以通過一個在線的系統看到位于上海閘北區的一個大型數據中心的情況,在這上面,服務器的溫度、濕度、電力使用情況一目了然,全國的騰訊用戶,都可以在這個數據中心進行數據接入,享受云計算服務。
這只是上海目前正大力推進的“云海計劃”的一部分,8月17日下午,上海正式發布《上海推進云計算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2010-2012年)》三年行動方案,即“云海計劃”,按照這個計劃,上海將被打造成亞太地區的云計算中心,并為全國提供優質的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
同日下午,“上海市云計算產業基地”正式揭牌落戶上海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成為上海云計算產業的中心地區,按照上海的規劃,全上海的云計算產業資源都將在今后向這一基地集聚。
“上海正計劃為云計算投入巨額資金,這一行業的門檻是很高的。”上海數據港投資有限公司CEO曾犁表示,上海將在未來3年向該公司投入10億資金,用于發展云計算的基礎設施。
探秘上海云計算基地
在距離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往北僅8公里的上海市北高新園區,老工業園區的跡象已很難找到,最后一批轟鳴的機器已于去年被遷走。
大批空置的廠房被一些做“云計算”的企業盯上,原有工廠配套齊全的電力設備及光纖設施成了這些高科技企業的搶手貨,號稱上海密度最高的服務器集群被安置在這片改造一新的工業區內,并晝夜不停地向全國用戶發送數據服務。
在一些集裝箱式的存儲單元內,每部集裝箱內擁有多達2000部服務器,這些設備可以在一到兩天內被裝上卡車轉運到別處。
這里的工作人員會一臉興奮地描述,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都是這里的客戶,騰訊這樣的企業不用再費時費力去自己建設一個數據中心,而是可以外包給這里建設并運營維護。
2009年底,由上海市北高新(集團)有限公司出資成立了上海數據港公司,其中市北高新集團占股60%。
上海數據港投資有限公司CEO曾犁告訴記者,該公司核心管理團隊100%來自于IBM、Intel、Cisco、EMC和HP等全球領先的IT企業。曾犁本人此前曾任EMC大中華區副總裁、昆騰存儲解決方案集團(SSG)北亞區董事總經理等職。
由于云計算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客戶隱私的保護問題,因此上海數據港公司在組建時采用了國有控股的架構,并希望借政府的信譽打消一些客戶的顧慮。
曾犁告訴記者,上海數據港公司的主攻方向非常明確,就是提供云計算的基礎設施服務。“我們和IDC、網宿科技等開展數據公司的性質是不同的,我們擁有自己的服務器管理,而這些公司更多的是電信公司的代理。”曾犁表示。
不過,大批服務器的聚集也讓綜合成本高昂的上海感到困惑,曾犁表示,該公司將借鑒谷歌等國外大型云計算公司的經驗,在一些具有“冷資源”的地方建設數據中心,但是公司的營銷中心仍將放在上海。
“大批服務器聚集在一起,十分耗電,并且產生了許多熱量,怎樣處理這些難題,是個問題。”曾犁分析道,該公司正在全國各地尋找一些具有豐富電力資源,或者制冷成本較低的地方建設數據中心。
曾犁向記者透露,該公司正考慮在江蘇南通建設一個數據中心。
“在南通有一個很大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這些液化天然氣由海外的油輪運進來,在南通轉化為氣體。在這一轉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棄的冷能,這些正是數據中心冷卻服務器十分需要的。”曾犁表示。
與此同時,電力資源豐富的內蒙古也被曾犁看中。“內蒙古一些地方將煤炭發電后往外輸出,中間損耗十分巨大,但是如果將數據中心建在當地,直接利用當地豐富的電能,而將光纖信號輸出,那么光纖的損耗是十分小的。”曾犁分析道,云計算的最終目的是降低運算的成本,采用這些方式將會很大程度上降低云計算中心的運營成本。
上海的云計算野心
在今年7月29日的一次講話中,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要求上海挑選出幾個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在這樣的指示下,云計算、物聯網、智能電網三個產業被上海選中作為下一步重點發展的產業。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也在這樣的精神下制訂了《上海推進云計算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2012年)》,在此之前,北京、廣州等地也發布過類似計劃,如北京的“祥云計劃”。
《方案》中提到,上海在發展云計算產業具有四大得天獨厚的優勢:上海IT基礎設施尤其是網絡帶寬與普及率高于其他城市,這是發展云計算產業的基礎;上海城市信息化水平國內領先,云計算服務需求明顯;互聯網信息服務業作為本市信息服務業中增長最快的產業門類,為云計算規模化商用提供了產業支撐;上海一批企業與國際主流廠商同步推出了大規模虛擬化、云計算管理平臺等核心技術平臺和解決方案,部分領域實現商用。
《方案》同時提出了上海在云計算中的產業發展目標,并簡單概括為“十百千”計劃,即在3年內培育10家在國內年經營收入超過億元的云計算企業,推動百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向云計算服務轉型,帶動信息服務業新增經營收入千億元。
不過,目前上海仍然缺少成熟的云計算商業模式,上海市北高新集團研究室副主任陸依告訴記者,政府只是搭好云計算產業的框架,然后希望一大批企業涌現出來探索云計算的商業模式,并希望在這一過程中誕生幾家成功的企業。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上海決定率先投資建設一批云計算的應用示范項目,例如社區醫院由云計算支撐的老百姓在線看病項目。
與此同時,上海正著手成立一只名為“云海投資基金”的專業“云計算”風投基金,首期募資3億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