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儀器儀表推向發達之路
我國要成為儀器儀表工業發達的國家應走哪條道路,是否采用一種模式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問題。作為一個已具備相當規模行業基礎的中國儀器儀表工業,像新加坡一樣,走完全與跨國公司合作為主的道路,既無必要,也不可行。但從改革開放二十年的實踐告訴我們,簡單地以原有的發展模式,完全走前二十年的路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不足以縮短與世界儀器儀表工業的差距,改變中國儀器儀表工業的落后面貌。
以資金和技術來源分,世界上發展儀器儀表工業不外乎兩種模式:一是以本國資金和技術為主,二是以外資及其技術為主。工業發達國家一般是第一種模式,發展中國家限于條件往往是第二種模式,其典型就是新加坡。
發展儀器儀表工業有兩條道路:一是以本國企業為主的發展道路,二是先與跨國公司合作,讓出部分市場,利用其資金,學其技術和管理,待條件具備時,逐步增大本國企業實力的道路。發展中國家,以"四小龍"為代表,欲走第二條道路,但尚未取得明顯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的儀器儀表工業早期在一定范圍內走第二條道路,用第二種模式取得一定成效,日本一家企業以本國資金為主,尤以學習和引進國外技術為基礎,發展自有的核心技術,成為世界著名的儀器和控制系統公司,另一家企業以內外對半資金和國外技術起步,在技術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利用本國金融資本力量成為日本名列前茅的儀表企業,可以說日本儀器儀表工業的發展走的是以本國企業為主的第一條道路,但不少采用的是以外來技術和資金的第二條道路。
世界的主要工業強國都有其高水平的儀器儀表工業。早晚都要成為工業發達國家的中國,如何發展其儀器儀表工業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儀器儀表產業雖然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與國外的差距仍然較大,體現在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進展緩慢;關鍵核心技術匱乏,低水平重復異常突出;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長期得不到根本性解決;大量進口對產業發展造成較大不利影響等。但中國有自己的優勢,優勢與劣勢并存,讓我們把劣勢轉化為“動力”,將優勢發展到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