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級產業 再迎黃金十年——第十五屆軟博會開幕
這是一個快速成長的朝陽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業收入擴大十幾倍達1.33萬億元,從業人員數量由不足30萬到超過300萬,軟件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突破8萬件,軟件名城帶動產業集聚……從2001年到2010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走過黃金十年,突破萬億元規模。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等領導在軟博會展覽現場參觀
5月1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國家外國專家 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 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隆重開幕。大會以“把握機遇、創新發展、做大做強,服務‘兩化’深度融合”為主題,通過論壇、展覽、洽談等方式,總結近年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政策落實情況和發展成就,探討產業做大做強、服務“兩化”深度融合的新思路、新舉措,為政府、企業、行業、用戶搭建交流、洽談、合作的平臺。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出席大會,并宣布開幕。
一個萬億級的產業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促進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升國家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的頒布和實施,是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在大會的致辭中強調,中央相關部委和地方產業主管部門認真貫徹18號文件精神,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行業管理制度,帶來了產業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有力推動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快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繼續快速發展,2010年,產業總收入達到1.33萬億元,同比增長31%,產業規模比2001年擴大十幾倍,年均增長38%,占電子信息產業的比重由2001年的6%上升到18%。軟件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從業人數由不足30萬人提高到超過300萬人。
在產業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業結構也不斷優化。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司長陳偉在會上介紹,在基礎軟件創新方面,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辦公套件以及應用系統整合不斷深化,以國有大型企業為主體的基礎軟件縱向產品體系初步形成,部分產品在電力、郵政等重點行業領域得到較好應用。互聯網應用軟件、企業管理軟件、財務管理軟件、游戲軟件、安全軟件等領域的產品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應用逐步普及。適應行業特點、技術先進的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陳偉介紹,軟件技術服務產業收入增長勢頭突出,特別是與網絡相關的信息服務發展迅速。信息技術咨詢服務和信息技術增值服務收入分別為1233億元、2178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7.2%、44.6%,分別高于全行業5.9個、13.3個百分點,兩者收入占全行業比重達25.5%,比2001年提高18.9個百分點。系統集成和支持服務實現收入2910億元,同比增長31.8%。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規模不斷擴大,離岸業務增長迅速。數字內容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動漫游戲、搜索服務等新興服務領域擴張迅速。
同時,大企業日益成為產業創新和規模發展的主導力量。2010年,軟件前百家企業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2900億元,同比增長21%,占全國收入的21.7%;實現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13%。排名第一的企業軟件收入增長了11倍,軟件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達到4家。2010年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240家,較2005年增加83家。
在陳偉看來,十年實踐,國發18號文件對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探索中國特色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道路取得了顯著成果:培育了一個萬億級產業,確立了軟件企業認定和軟件產品登記備案(“雙軟”認定)等一系列行業規范和管理的基礎性制度,培養了一支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為下一步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號文件帶來又一黃金十年
今年1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4號)。4號文件延續了18號文件的基本精神,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擴大了扶持力度,對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加速培育一批有實力和影響力的行業領先企業,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盡快變大變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楊學山在會上闡述了接下來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六項重點工作:一是全面貫徹落實國發4號文件,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二是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強化技術創新;三是培育龍頭企業,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四是加強安全可控關鍵軟硬件推廣應用,提高國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五是培育信息技術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六是規范行業競爭秩序,推進軟件正版化。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李樸民在致辭中表示,為把國務院文件精神落到實處,近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有關部門提出了分工落實方案,相關實施細則也正在抓緊制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戴衛也在致辭中表示,“十二五”時期是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往高端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的關鍵時期。他說:“我們初步確定的規劃目標是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結構更加優化,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業務收入比重超過20%,IT咨詢、高端軟件等高端業務收入比重超過15%,產業規模再上新臺階。2015年產業規模要達到6800億元,出口超過45億美元,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進入世界核心市場,成為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創新中心。”
近年來軟件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網絡化、服務化、平臺化、智能化和融合化趨勢明顯,已經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主戰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懷進鵬在會上做了主題演講,闡述了云計算與網絡技術的機遇與挑戰。他認為這種新的計算模式和應用模式對中國的軟件和互聯網應用的發展是難得的機會,信息化更多地需要提供零距離的服務軟件,而軟件即服務以及數據中心所帶來的新的網絡化軟件的發展,將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機會。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發4號文政策推動下,以政府為主導,利用市場機制,以企業為主體,創新發展,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將會繼續做大做強,服務“兩化”深度融合,昂首迎接下一個黃金十年!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