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幫助中國用戶管理能效
近期,國內外經濟形勢撲朔迷離,7月13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0445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6%。其中,一季度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經濟雖有所放緩,但這表明中國經濟正在尋求“適當速度的增長”,以給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營造寬松環境。
盡管中國的經濟形勢并不明朗,但絲毫沒有影響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發展的步伐。在沈陽參加FDT技術平臺的2011年的路演;在京召開2011施耐德電氣全國高校論壇,并與國內14所高校簽署了新戰略合作協議;在青島舉辦NOW!MachineStruxureTM解決方案峰會,為OEM客戶提供更高效、多產、可靠的機器解決方案……
能效管理迎合“十二五”發展
一系列盛大而緊湊的活動表明,施耐德電氣不僅重視中國市場,更要在這片土地上努力耕耘。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工業事業部高級副總裁修德華(Mike Hughes)如是說:“中國在施耐德電氣全球集團中是第二大業務市場,僅次于美國。從自動化業務來說,不管是機械制造行業還是我們所關注的一些重工行業,中國都已成為施耐德電氣在全球范圍內最重要的業務之一。從施耐德全球的戰略角度來說,施耐德電氣致力于成為能效管理專家,而未來的能效潛在市場中,中國無疑是最重要的市場。我們非常有自信,可以融入到中國的‘十二五’規劃當中,幫助我們的用戶節省能源、提高能效。”
從修德華的話語中記者感受到了自信與堅定,他對施耐德電氣可帶給中國用戶的價值充滿了信心。十六年前,修德華進入了自動化行業,并在英國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從機械自動化的一名服務銷售工程師開始,他漸漸在了解客戶到底需要什么。他謙虛地說自己不是一名好的服務銷售工程師,但在做這項工作的時間里,他明白了自動化產品在客戶企業中的價值。接受服務的客戶既有選擇設備的一方,也有使用設備的一方,雙方的需求迥異,而他要做的就是指導用戶,給其最好的服務。此后,修德華得到了晉升,開始從事銷售管理方面的工作。1999年,他到德國擔任市場和銷售的管理者。2001年,他所在的公司被施耐德收購,之后他來到中國臺灣,運營施耐德在臺灣地區的業務。2008年,修德華來到上海,開始執掌施耐德電氣中國的工業事業部。他始終認為,從服務銷售工程師為起點的這段經歷使他受益至今。
而談到施耐德電氣工業事業部的發展近況,修德華的喜悅之情更加溢于言表。他說道:“我很高興工業事業部在上半年有非常好的表現。在過去的3到5年中,施耐德電氣針對中國的工業市場所做的承諾和計劃,現在已經開始開花結果。從銷售層面的投資到產品方面的投資,我們非常堅實地走出了每一步。雖然我仍然在等待從市場分析角度給出的準確業績數字,但我堅信施耐德電氣正在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而說到下半年,現在已經看到市場有一個減速的趨勢,但仍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增長機會。國家的調控使中國經濟在降溫,使經濟能夠向一個合理健康的方向發展,而中國經濟的GDP卻仍然保持著9%以上的增長速度。根據 ‘十二五’規劃,我們看到了市場中潛在的機會,對于中國工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制造設備的效率和能源管理的效率,而這恰是施耐德電氣所十分擅長的。所以不僅是對于下半年,更是對于未來,我都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
為中國用戶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近些年,中國的自動化市場發展迅猛,技術上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在許多自動化技術層面上已不存在壁壘,修德華認為此般良好的勢頭仍會保持下去,在之后的發展階段,中國將實現更多革新。他說:“施耐德電氣對中國的研發與生產方面加大了投資,我非常期待未來能有一些世界尖端技術是由中國輸出到其他國家。在我拜訪的一些中國OEM制造商和一些行業領軍企業中,有的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的,但這只是行業中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見,中國自動化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2年前,施耐德電氣開始了在中國本土化生產的嘗試。而下一步施耐德電氣的本土化則關注于研發和制造。過去,施耐德電氣有許多產品是在全球范圍進行銷售,現在,由中國的工程師根據中國的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研發,且產品只在中國銷售。修德華解釋道:“在過去的12個月里,我們有很多本土制造的項目開始實施,這種本土化是永遠不會結束的,更不會有達到完全滿意的一天。作為全球性的企業,未來我們會有相應的產品線將以中國為制造基地,并且銷售到全球其它國家。”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有26家生產廠為國內和國際市場生產產品,6個月前,負責全球冶金、礦業、水泥行業的副總裁調派到中國,這樣的戰略決定足以表明其實現中國本土化的決心,這也必將成為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發展中的一大優勢。
在中國自動化市場,有的客戶對于價格非常敏感,有的希望生產率提高,有的要求能耗更低,第一時間發現客戶的痛點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施耐德電氣在如何幫助客戶解決難題方面是專家,服務銷售工程師出身的修德華更是對于獲悉市場及客戶的需求十分敏銳,其帶領他的團隊在整合銷售資源的同時深化售后服務,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最適合的解決方案。用修德華的話來說,擁有這些競爭之道的公司無疑是給客戶最滿意答案的公司。
EcoStruxureTM助力中國用戶節能增效
中國龐大的消費品市場讓越來越多的自動化廠商洞察到機械制造行業的市場先機。施耐德電氣在此領域已經有超過20年成功的行業經驗,如今,從關注機械制造領域的產品轉變為關注提供該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而在近期,自動化廠商紛紛打出解決方案牌的時候,尋求差異化方面的優勢才能體現廠商們在OEM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修德華對中國的OEM市場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說:“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像中國的OEM廠商一樣,擁有如此大的國內市場。像德國、日本、意大利等OEM制造商大國更多的是選擇設備出口,而這對于中國制造商來說恰是一個非常大的潛在機會,因為他們的市場就在國內。提到未來的發展,我相信中國OEM制造商會在全球獲取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在某些行業中,中國甚至會開始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制定相關標準,同時會有更多的世界級OEM制造商將總部設在中國。”
與許多廠商所提出的解決方案相似的是,施耐德電氣也為OEM制造商提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機器解決方案,但非常值得關注的是,他們更將重點集中在了降低能耗上,這在小型的機械設備上本是不多見的。修德華如是說:“在礦業、冶金和水泥等重工行業中,機械設備都非常大,能源的大量使用使每個人都意識到這些行業會消耗很多的電能。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卻忽略了數以十億計銷售出的機械產品。無論是伺服驅動器還是驅動設備,都在消耗電能。盡管它們的消耗量不大,但是聚沙成塔,以一個整體方案的標準來看,這些能耗都是可觀的。因此,施耐德電氣就要幫助OEM制造商的產品降低能耗,這才是自動化技術在機器制造領域所該扮演的角色。”通過施耐德電氣的整體解決方案,將為OEM客戶節約能源30%,這不得不歸功于采用主動能源管理架構的EcoStruxureTM系統。
EcoStruxureTM是施耐德電氣在2010年正式推出的能效管理平臺,該平臺融合了施耐德電氣在電力、工業、建筑樓宇、數據中心和安防5個領域的獨特技術和專業經驗,受到了用戶們的廣泛關注。借助于EcoStruxureTM,企業可以獲得更簡單、更透明、更節省的能源管理系統,從而實現更佳的運營績效和不斷地改進。作為EcoStruxureTM能效管理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最終用戶OEM制造商需求的PlantStruxureTM協同自動化控制系統及MachineStruxureTM機器自動化控制平臺,實現節能增效。修德華介紹了施耐德電氣解決方案的幾個特點:“第一,施耐德電氣在各個行業都有豐富的經驗,擁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如今我們在做的是將各大系統進行整合,我們也是業內唯一一家可以做到整合的公司。第二,我們使用了以太網這種非常開放的架構,對用戶來說可實現不同系統之間的整合,即使他們選擇的是來自于第三方的系統,也能將數據通過以太網整合到我們的平臺上,再進行相應分析,幫助用戶提供節能決策。第三點,我們在中國有22年的歷史,品牌的知名度和產品的質量都使用戶信任施耐德電氣。”
作為全球500強企業,施耐德電氣的全球化發展毋庸置疑。而在修德華眼中,施耐德電氣的特點不僅于此。他認為公司除了全球化也保有了本土化,同時非常好地找到了兩者的平衡點。其次,施耐德電氣是具備創新性和靈活性的,這從一次次成功地并購其他公司,擴大自身業務中就能看得出。而且施耐德電氣是一家關注人才發展的公司,在不同級別吸收更多優秀的人才,培養他們接受挑戰,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如今的施耐德電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為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今后將繼續通過能效管理解決方案加快中國經濟的發展,并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的目標。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