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高智慧機器人員工上崗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宣布富士康計劃用3年時間,產出100萬臺機器人,用于協助人類進行生產,山西晉城將成為富士康科技集團實施機器人戰略的首塊試驗田。
郭臺銘曾表示,富士康的員工總人數近120萬人,其中內地員工超過100萬人,僅深圳就超過40萬,因此富士康將加快轉型步伐。據悉,隨著全球先進制造業陸續轉移到中國,以及中國制造業人力成本的逐步增加,要想保持競爭力,引入機器人成為富士康的必然趨勢。早在2006年,富士康就曾自主開發出“富士康深圳一號”機器人。
新華社報道稱,郭臺銘認為,隨著機器人的投產使用,人力將被轉移到更高的附加值上。他說,富士康的年輕人將重新學習操控機器人軟件、應用和維修,變為機器人的應用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通過操作機器人的手和關節來完成生產。
去年開始,富士康研發出的首批機器人已經在晉城園區投產。郭臺銘稱,今年這一園區的機器人產能將達到1萬臺。準確地說,它們現在還不能被稱為機器人,而應該稱作機械手。
這些機械手的智慧僅相當于3至6歲的人類,富士康對此設定了更高的目標──他們希望設計師能夠將女孩子手指的靈巧、倒茶工的準確無誤等人間智慧開發出來,寫成程式,轉化成機器人的頭腦,使其成為18歲的人類。這聽起來像不像是電影《人工智能》里的智能機器人。
智能機器人具備形形色色的內部信息傳感器和外部信息傳感器,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除具有感受器外,它還有效應器,作為作用于周圍環境的手段。這就是筋肉,或稱自整步電動機,它們使手、腳、長鼻子、觸角等動起來。
我們稱這種機器人為自控機器人,以便使它同前面談到的機器人區分開來。它是控制論產生的結果,控制論主張這樣的事實:生命和非生命有目的的行為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由于全自主移動機器人涉及諸如驅動器控制、傳感器數據融合、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神經網絡等許多方面的研究,所以能夠綜合反映一個國家在制造業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水平。因此,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全自主移動機器人的研究。
未來在某些車間,機器人將扮演生產的主角。它們可能出現在拋光、打磨、鐳射打標、焊接、噴涂等多個作業崗位。與人類相比,它們的防護等級更高,具備抗腐蝕性強、動作范圍大的特點,適合在易燃易爆的油污環境中作業。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