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副總裁:老牌跨國企業全球“深耕”
如今,在許多新興領域公司尋求在全球范圍內急速擴大市場規模和份額的時候,施耐德電氣則悄悄地將自己集中定位于能效管理領域,統一全球品牌識別,在電氣節能領域“深耕”。
這個大型企業如何適應不斷細分的全球市場?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修德華(MikeHughes)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市場環境日新月異的今天,這家老牌的跨國企業需要甩開包袱,全力投身于面向未來的新興行業。
老牌跨國企業的重大決定
《21世紀》:如何讓一個龐大的跨國組織投身于新興行業?
修德華:施耐德電氣有170多年的發展歷史。從21世紀初開始,公司不僅僅關注生產效率,而且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消耗。環保主題被越來越多的談起。所以我們的發展新方向是環境保護,能效等領域。
《21世紀》:為什么施耐德在五年前決定,將眾多旗下品牌整合成統一品牌?
修德華: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五年前,公司旗下有超過130個品牌,旗下每一個品牌在所在國家都有眾多網絡,但是要想成為全球層面的解決方案提供者,并且從提供產品轉向提供解決方案,必須擁有統一的品牌被認識。
《21世紀》:施耐德從產品為主轉向提供解決方案為主,當時為什么做出這個決定?
修德華:我們并不是轉向只提供解決方案,而是轉向產品與解決方案并重。我們會保留我們的產品項目,只是投資優先傾向于那些成為整體解決方案一部分的產品項目。
我們仍然保留我們的產品銷售市場,并且這一市場增長良好。同時適應客戶要求更多服務的需要,我們做出改變。我們是在以往業務的基礎上做的增加。
中國市場獨特的創新型開拓方式
《21世紀》:施耐德在新興市場的市場戰略是什么,如何適應當地要求?
修德華:首先,施耐德電氣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很多人認為我們是一家法國企業,但實際上我們是全球化公司。我們的最大市場在美國,第二大市場是中國。
第二,我們也是一家非常當地化的企業。我們在23年前進入中國市場,建立很多工廠,出售很多產品,在中國成為很出名的品牌。這樣的情形在很多其他國家發生,施耐德電氣非常的當地化,努力適應當地環境。
所以,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全球化的,技術是全球化的,但是我們獲得市場的方式卻是非常當地化的。
《21世紀》: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在中國有沒有新的發展戰略?
修德華:我們不會主觀地將中國市場等同于歐洲市場,設計要求是不同的。我們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制造機械、解決方案等,比如我們提供的機械自動化解決方案就是在中國設計,專門服務中國客戶。所以,我們確信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可能是新興市場中最重要的市場。
《21世紀》:中國目前有自己的能效標準,施耐德也有很多全球能效標準。在中國市場進行標準推廣,施耐德如何在滿足客戶需求和引導行業發展方面取得平衡?
修德華:能效領域目前是存在很多空白的新領域。當我們談論能效問題時,中國確實是對此比較關注的國家,最新的五年計劃將能效問題放到非常高的地位,要求高效生產,用更少的能源消耗產出更多產品。
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對于整個中國能效領域都產生重大影響。這促使中國當地標準的產生,現在我們的所有產品都符合中國的CCC標準。我認為中國會推動能效領域很多國際標準的產生。所以對于施耐德電氣來說,需要更深刻了解中國標準,因為中國標準在全球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