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新趨勢:與國企再共舞
2010年1月2 日,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GE公司(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與中國大型國企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資合作協議,GE公司將投資參股沈鼓集團的核心企業——沈陽透平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5%,雙方還將在未來加強技術合作,并進一步提高GE的參股比例。
這項合資合作只是最近一段時間來GE與一系列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組建合資公司的最新篇章。在外資在華獨資日漸風行的背景下,GE卻通過合資結盟方式“與國企共舞”,其投資中國的這一新基調引人關注。
GE與國企合資
2009年下半年以來,GE頻頻通過合資或參股的方式與中國大型國有企業開展合作:
2009年11月,GE運輸系統集團與中國南車旗下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合資,總投資額達9000萬美元,雙方各占50%股份。
2009年11月,GE能源集團與中國神華集團合作,融合GE在氣化及清潔發電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神華集團在建設及運營煤氣化和燃煤電廠項目方面的豐富經驗,為中國提供“清潔煤”技術解決方案。
2009年11月,GE航空系統集團與中航工業集團合資,雙方各占50%股份,為民用航空市場開發民用航空電子產品,同時將參與國產大飛機C919的開放式航空電子系統平臺競標。
GE與大型國企的合作關系,從單純的出口及技術合作,發展為股權投資并行的戰略合作關系。合資涉及航空、運輸系統、能源、水處理及工藝過程處理等多個業務領域,呈現多點開花之勢。
與日漸興盛的外國企業在華獨資潮相比,GE的一系列合資布局引人關注。
近幾年,外企在華獨資大潮涌動。近年來外商獨資企業所占比例正急劇增長,從1998年的41.8%一路上升至2008年的81.4%,遠超中外合資企業和中外合作企業的比例,成為外企在華運營的主要模式。從阿爾卡特到西門子(微博)通信,再到柯尼卡、美能達和達能,外資獨資潮特別體現在快速消費品、IT等行業。
適應“國進民退”新需要
GE選擇與國企合資結盟,反映了GE的全球業務戰略調整需要。2008年,GE在全球精簡了運營架構,確定將精力集中于四大主要業務板塊,即技術基礎設施板塊、能源基礎設施板塊、金融板塊、媒體板塊。這其中,技術基礎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又是重中之重,是未來的投資發展重點。
在中國市場上這兩大業務板塊所涉及的行業領域中,GE與國有企業的業務合作由來已久,并逐漸成熟,而以合資為代表的股權合作正是將合作深化的下一個高度。
2005年前后,GE在油氣領域先后與武鋼集團、中石油等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結成長期的非股權投資戰略合作關系。
GE選擇與國企合資結盟,也是為了適應中國經濟領域“國進民退”新形勢的需要。合資協議涉及到的行業領域,例如航空、能源油氣、運輸系統等,本身在中國就是國有企業為主導。2009年以來,中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挑戰而進行的大規模投資以及2009年全年近10萬億元的新增貸款,引發了經濟領域新一輪的“國進民退”。這些新增投資大部分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除了政府自己所投的“鐵、公、基”外,新增投資還大量流入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的大型企業集團。
面對新的形勢,GE以合資或參股的方式,與這些早有合作歷史的國企客戶結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將有利于GE在中國鎖定新的商業機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