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上崗 監控隧道電纜運行
具備自主巡檢、突發事件處置、遠程監控功能可將異常情況及時傳輸至監測中心
5月28日,浙江杭州湘湖220千伏電纜隧道內,一臺新研制的智能機器人在來回巡視。這是杭州市電力局在對其進行通信智能調控測試,調試結束后,智能機器人將正式上崗充當24小時“守護員”,全面監控隧道內電纜運行狀態,確保其正常工作。
湘湖被譽為杭州西湖的“姊妹湖”,湘湖220千伏電纜管廊隧道全線位于湘湖湖底,全長1327米。湘湖220千伏電纜管廊隧道是浙江省第一條電纜隧道,第一條投運在水底的電纜隧道,第一條可視、可測、可控的智能化電纜隧道,于2011年投產運行。電纜隧道管廊電氣部分集成了高壓電纜局放在線監測、接地電流在線監測、分布式光纖測溫、內部環境在線監控、視頻監控、身份識別與防護屏蔽、緊急對講系統、可監測遙控電力隧道井蓋、星形拓撲光纖通信、前置子系統數據接口等十余項監測技術和功能,各子系統均能夠獨立運行,其數據通過前置系統數據接口進行整合,與杭州市電力局輸電線路監控中心相聯。
即將在湘湖隧道投入使用的機器人由杭州市電力局和浙江大學共同研發,具備自主巡檢、突發事件處置、遠程監控功能,續航能力達4小時,配備高清可見光和紅外攝像機、有毒氣體檢測裝置,可實現對隧道內電纜形態和本體沉降情況、有毒氣體含量的監測,并將現場實時情況通過隧道綜合監控系統傳輸至電纜線路狀態監測中心,取代人工巡視,實現隧道內全路徑自主巡檢,能有效解決高壓隧道內人工巡檢危險系數高的問題。線路運檢人員足不出戶,即可掌握電纜隧道內部設備、人員的情況,實現綜合智能監控與智能邏輯連鎖的管控一體化。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