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的艱難上市路
曾經風光無限的光伏產業如今卻少了些許銳氣與霸氣,變得萎靡不振。談到上市,很多光伏企業都感到有些無奈。可是作為融資的重要渠道,上市似乎成為這些企業不得不走的一步棋。光伏行業的不景氣,導致中國企業難以盈利,上市難,從而出現了惡性循環怪圈。

欲上市而不得
日前,證監會創業板發審委審核英杰電氣IPO申請未獲通過。這已經是截至今年6月底年內第10家首次公開募股(IPO)擱淺的光伏企業。
根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已有10家光伏行業擬上市企業IPO進程受阻,其中上機數控、思可達光伏首發申請被否;恒基光伏中止審查;快可光伏、日地太陽能、天能科技及歐貝黎則被終止審查。其中,天能科技更是被爆出虛增收入、財務造假等重大財務問題,且多個光伏應用案例披露不實、漏洞百出,最終以上市進程終止而收場。
值得一提的是,英杰電氣主要從事的是功率控制系統裝置為代表的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最大客戶北京京運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陷入與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合同糾紛。
由于光伏產業的持續不景氣,江西賽維無法履行與京運通簽下的采購合同,為此,京運通對江西賽維提出仲裁,涉及合同金額超過10億元。受此影響,京運通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下降幅度超過80%,英杰電氣對京運通高達700萬元的應收款因此面臨極大的信用風險。
“整個光伏行業進入了下降的通道,2010年底,太陽能光伏每瓦售價為12.5元,2011年6月份之后,每瓦的售價為6元以下。”日地太陽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振軍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光伏企業已經出現財務指標大幅下滑的現象。
“有的企業如果經營出現問題,按照6元每瓦銷售,根本不會有利潤。”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業高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業行情持續性很短暫,如果持續一年將有明顯不同。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師李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是光伏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很大影響,無論是在國內上市的還是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包括沒有上市的企業,大部分出現大面積虧損情況,證監會認為,光伏企業持續盈利能力可能受到一定影響,所以很多光伏企業上市的申請因此被否決了。
“縱觀國內整個光伏產業鏈,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等領域均處于產能過剩狀態,企業持續盈利能力成為通過新股發行審核的一大門檻,未來具有技術優勢的細分領域以及產業鏈下游的光伏電站,有望成為PE及二級市場資金的主要流向。”李玲表示。
“雖然受行業景氣度影響,公司此次上市失敗,但公司還會再申請上市。”上述高管肯定地告訴記者。
在這位高管看來,能夠上市的光伏企業,可以算是“運氣比較好。”
“目前國家對整個光伏行業的規劃已經從過去的規模擴張轉向技術創新。”李玲分析認為,“之前否決的企業中大多數屬于光伏設備企業,以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為主,在技術創新方面有所欠缺,沒有吸引證監會發審委的亮點,或因此被否決。”
在李玲看來,目前光伏行業上市的前景并不樂觀,如果能夠上市,企業的創新技術非常關鍵。如果企業有先進技術作為支撐,那么企業就存在盈利空間。
但事實上,企業選擇上市,目的正是為了融資,有了資金保障才能夠加大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如果不能成功融資,那么何談技術投入。“這就會導致出現惡性循環。”李玲說。
在一位光伏分析人士看來,對于依靠資本支撐的光伏企業而言,上市之路的遇阻或將使其走上絕路。.
上市企業也不好過
向日葵上市兩年凈利跌九成高管集體減持套現
隨著光伏產業陷入全行業低谷,昔日的明星股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向日葵”)光環難再。
從29.5元的最高價,到7.64元的近期新低,上市不到兩年,向日葵的股價一度暴跌75%,在創業板300多家公司中,高列跌幅前列。因2011年凈利大減,在7月4日播出的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節目中,向日葵被列為最可能退市的10家創業板公司之一,與之同期上市的浙江寧海光伏企業東方日升,亦成為難兄難弟。
向日葵成立于2005年3月,2010年8月27日,向日葵以光伏行業后起之秀的面目,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紹興第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向日葵股票發行價為16.8元,原本計劃募資2.5億元,但實際募資8.57億元,超募資金高達243%。隨著公司上市,持有2億多股份(占比40.98%)的向日葵董事長吳建龍,身家一下暴漲至60億元。1967年出生的吳早年曾在紹興華舍鎮政府工作,此番進軍資本市場,令早年很多同僚驚羨不已。
但吳建龍的風光僅持續了半年。2011年,由于受歐洲市場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一度風光無限的光伏產業形勢突然急轉直下,光伏產品及多晶硅價格雙雙大幅下滑。2011年4月后,向日葵股價持續下跌,僅一年多時間,就暴跌七成。公司實際控制人吳建龍的身家,亦隨之降至20億元之下。
在美上市中國光伏企業市值已跌逾九成
“美國雙反政策、光伏產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嚴重打擊了光伏企業盈利能力,目前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公司市值已經跌去逾九成。”7月12日,杰富瑞投資銀行新能源研究員徐珉表示。
徐珉是在當日召開的中國光伏產業領袖峰會期間作出上述表示的。徐珉稱,2007年底中國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總市值達到最高點,約為320億美元,彼時還只有9家公司在美上市。如今上市數量已經增加至11家,但總市值僅為20億美元,較最高峰時已經跌去九成多。在過去一年半中,光伏產品的價格需求彈性理論完全失效,價格大幅下跌,需求卻一度緊張。徐珉認為,主要是銀行信貸政策緊張。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歐洲正在經歷嚴重的債務危機,信貸出現緊張局面,光伏市場狀況不佳。
此外,杰富瑞集團測算,由于美國雙反政策影響中國出口,僅僅今年一季度,因雙反造成的中國光伏公司損失即達到1.2億美元,相當于中國公司需要多銷售2.4GW的組件量才能挽回損失。
目前,光伏行業停產破產等層出不窮,企業從市場上拿到資金亦十分困難。徐珉稱,目前已經有約10家光伏企業試圖上市卻并沒有成功。
徐珉在會議間隙還向本刊記者表示,光伏產品價格的下跌,造成光伏企業巨額的資產減值,在杰富瑞統計的9家光伏企業中,去年下半年資產減值損失即高達39億美元。
“光伏產品價格將進一步下跌,庫存價值將進一步降低,未來光伏企業資產減值損失將會更大。”徐珉認為。
上市步伐未減速
中節能太陽能計劃兩年內上市
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節能太陽能)副總經理張會學7月12日下午在北京一個光伏論壇上透露:“我們完成了戰略投資者引進,引資約30多億的資金規模。”他還向記者表示,中節能太陽能已經在計劃上市,預期“大概是在兩年內”。
根據公開資料,中節能太陽能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注冊資本金18.5億元。張會學表示目前中節能太陽能已建設運營的光伏裝機約300MW,計劃今年達到400MW-500MW的建設量。
盡管光伏組件價格持續走低,電站建設成本降低,但光伏電站開發企業仍有自己的苦惱。張會學和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韓慶浩都指出,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拖欠嚴重,已經拖欠接近兩年。
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來自銷售電價中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去年年末,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從0.04元/千瓦時上調至0.08元/千瓦時,全年可征收約220億元。
韓慶浩在論壇上表示,從長遠來看,目前的光伏上網標桿電價能帶來的投資收益率還是不太高,且投資多集中在西部地區。如果降至0.8元/千瓦時,終端投資將基本被滅。為此他建議國內根據光照資源情況不同制定分段電價,既能保證電站投資者收益,又能避免集中開發可能帶來的限電。他認為東部地區的光伏政策應該更適合分布式發電的發展,目前“金太陽”工程的補貼已經越來越不適合東部的發展。
張會學亦呼吁,光伏是做分布式能源非常好的技術形式,盡管企業現在較為重視,但行業的看法和企業具體推動還存在困難,希望各方面能共同推動分布式上網。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