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化工業復蘇會帶來什么
3月8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稱,2月份美國非農業部門失業率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降至7.7%,創下2008年12月以來最好水平。筆者以為,化工行業的復蘇是美國就業率提升的重要推手。而且美國化工行業復蘇,對全球化工貿易也將產生重要影響。
正如美國化工理事會(ACC)總裁卡爾·杜利所言,美國化工產業的復蘇,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美國天然氣產業的大發展;由于天然氣價格大幅下降,以乙烷為原料的乙烯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美國化工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出現了僅次于中東地區的快速提升。其對美國經濟的直接影響就是,乙烷供應如增長25%,將給美國創造約40萬個就業崗位,帶來328億美元的化工產值和1324億美元的經濟產出;預計未來美國化工行業將創造1.7萬個知識密集型、高薪崗位,并在化工行業外創造39.5萬個就業機會。
專家分析,未來幾年美國化工行業發展將更具經濟性。全球乙烯生產70%~75%的原料來自石腦油,而目前美國85%的原料來自天然氣,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企業數量也已超過80%。測算數據顯示,當氣價和油價比為1∶7時,天然氣生產乙烯就能盈利,當今美國氣價和油價之比為1∶13。
因天然氣價格大幅下降,過去的一年半中,美國化工行業已新增投資350億美元,其中多項投資用于新建裂解裝置,預計4~5年內這些裝置就可投產。
同時,制造業回歸帶來的投資和經濟效益,已經十分明顯。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的頭十年,由于美國化工行業衰退,ACC成員企業紛紛遷往國外,即轉移到成本較低或需求增長較強勁的地方,如亞洲(特別是中國)、南美地區,由此美國損失了10多萬個就業崗位。頁巖氣革命后,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下降,ACC成員企業更多將投資放在美國本土,一些公司將乙烯、甲醇項目遷回美國,另一些公司則將閑置多時的裝置重啟,重新布局,其中不乏大型、超大型項目,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和產值。
美國化工產業競爭力正在增強這一新動向,勢必會對全球化工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化工行業的復蘇無疑會對中國形成挑戰。美國正成為化工產品出口大國,很可能擠壓中國化工行業的利潤。目前美國化工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在北美,但隨著頁巖氣使用量越來越大,美國化工產品出口量也在增加。目前美國20%的產品用于出口,未來還有更多化工產品出口到歐洲和亞洲,包括中國。中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化工市場,在新增投資方面中國要比美國多,產品銷售主要集中在國內市場。如果面對共同市場,美國產品的競爭力可能更強一些。經濟全球化的年代,美國化工的復蘇或許意味著中美雙方將進入更廣泛合作的時代。盡管未來道路還會有障礙,但有這20多年來中美合作的基礎,讓雙方繼續合作成為可能。
中東無疑也將受到大挑戰。曾以原料接近“零成本”而令全球石化業緊張的中東地區,現在已有國家已經出現了氣荒,影響了石化公司的運營。成本變化,讓美國和中東石化業角力的天平平衡被打破。在產品種類多樣化和附加值上均與美國企業有差距的中東企業,產品出口不可能不受到影響,一些中東產品的傳統出口“領地”很可能會被瓜分。
實力上的此消彼長,終將改變全球石化產品貿易流向。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