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本田將建第三工廠 提出智能制造新概念
經過了2012年的沉寂,2013年的廣汽本田振臂發力、大事連連。其中,全新生產線第三工廠在各方面都實現了振奮人心的突破,將建成Smart-SSC的“智能集約型環保工廠”,實現資源占用最小化、效能發揮最大化。5月28日,在廣州增城的廣汽本田第三工廠和發動機工廠動工儀式上,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姚一鳴宣告,“我們將把這條生產線建成為本田世界上最先進的、效率最高的、最環保的一條生產線,超越目前本田的所有海外包括本土的汽車工廠。”
超越日本工廠
中國蓬勃的汽車市場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令在這里生產的車型以更好的品質輸出。優秀的產品品質背后往往是出色的工廠品質實力。前有2008年的奧迪“全數字化工廠”、2012年的寶馬“全球最先進的鐵西工廠”等,2013年夏天,又迎來了廣汽本田的“超越本田所有海外包括本土工廠”的第三工廠。
按官方說法,廣汽本田第三工廠在先進性、生產效率、節能環保等方面,都位居本田全球工廠的前列,同時也是本田最新生產技術在中國工廠的首次應用。廣汽本田第三工廠將建成Smart-SSC的“智能集約型環保工廠”,實現資源占用最小化、效能發揮最大化,再次樹立行業的新標桿。
廣汽本田第三工廠首次提出了這個新概念“Smart-SSC”。Smart,即智能;SSC即Small、Simple、Compact,小型、簡練、緊湊。
今年迎來15周年的廣汽本田,每一代工廠都堪稱引領行業步伐,從1999年第一輛雅閣下線的廣汽本田黃埔工廠,到中國汽車行業中第一個實現“廢水零排放”的增城工廠,再到如今超越本田全球所有工廠,在環保、集約方面有更優異表現的第三工廠,廣本也在不斷加快本地化步伐。
小型車的未來
廣本第三工廠座落于增城,計劃于2015年初建成投產,投產初期的年產能為12萬輛,未來將擴大到24萬輛,加上黃埔工廠和增城工廠現有的48萬輛產能,屆時廣汽本田的總產能將達到72萬輛。廣本發動機工廠也與第三工廠同步建設,廣本也因此擺脫了發動機一直由東本提供的局面。這個發動機工廠將與第三工廠配套發展,到2020年,廣本將實現100萬輛產銷規模。
而構成這12萬輛或者24萬輛產量的車型,已經確定下來這是一個“簡練、緊湊的工廠”,今后將主要生產小型車。
第三工廠生產線的設計也是配合小型車的特點,通過現有廠房和設備的最大活用以及先進設備、技術的導入,實現小型化生產線的目的。例如,涂裝將建成本田世界范圍面積最小、單位占地產能最高的涂裝車間,而總裝將建設本田世界范圍和中國乘用車行業最短、單位長度產能最高的生產線。第三工廠所占用的土地面積相比第二工廠下降了50%,投資減少25%,但效率提升了25%,實現了單臺占地面積最小、單位面積產出率最高,完全符合目前國家所提倡的土地集約化生產方式。
也是基于以上數據所展現的效能,姚一鳴才驕傲地對外宣告,“我們將把這條生產線建成為本田世界上最先進的、效率最高的、最環保的一條生產線,超越目前本田的所有海外包括本土的汽車工廠。”
今后廣本的產品將會偏向環保、小型化,第三工廠的生產定位也昭示著廣本對今后的戰略判斷。姚一鳴指出,廣汽本田對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的判斷就是環保、小型化,這與國家的產業政策相吻合,國家關于油耗的政策會越來越嚴格,意味著今后小型化汽車一定會占主導地位,同時作為工廠生產的單臺車油耗比例必須符合國家要求。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