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各國探月計劃:日本擬設機器人月球基地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提出2020年前在月球設立機器人探月基地。
美國:NASA擬在2015年將裝有植物的容器送上月球,觀察其生長狀況。
美國:NASA擬在2015年將裝有植物的容器送上月球,觀察其生長狀況。
歐洲:用3D打印技術建造的月球基地模擬
嫦娥三號發射成功備受世界矚目,人類探月夢想永無止境,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航天組織競相發布新探月計劃。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15年通過商業太空船登上月球,在月球上播種第一批種子。日本宇航研究開發機構則計劃在2020年前將機器人探測器送上月球。歐航局也發布了自己的藍圖,他們計劃通過機器人利用3D打印將月球表面土壤轉變成建造“月球基地”的建筑材料,在月球“蓋房”。和以往不同的是,這股新探月熱潮由曾經純粹的太空競賽逐漸演變為國際合作。
【歐洲】
用3D打印在月球“蓋房”
實驗目的:解決人類進駐月球運輸笨重建材的難題
實驗內容:用3D打印技術將月球土壤變成基地建材
嫦娥三號奔月之旅受到歐洲航天局密切關注,因為該局在該項目上與中國展開密切合作。歐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的國際合作對未來探索太空是必要的,對所有人都有利。
與中國進行合作的同時,歐航局也從未停止發展自身的探月技術。歐航局公布的新探月藍圖是借助3D打印技術,將月球表面風化土壤轉變成建造“月球基地”的建筑材料。通過這種方式建立的月球基地可以讓人居住40年。
目前,研究人員已用1.5噸的模擬月球土壤造出一塊“月球基地”建材樣品。研究者發現,月球表面土壤并不適合用作建筑材料,因此,研究者將模擬的月球土壤與氧化鎂混合,通過特殊的黏合鹽,將混合材料制作成一種類似于石頭的固體。
這一切可以利用特殊制造的3D打印噴嘴在真空環境下完成,內置的激光可以熔化月球表面的沙石,使其與氧化鎂混合,從而變得更加堅硬。
該計劃將用3D打印技術建造一個圓頂、可供4人居住的建筑,耗時僅需1周,這為人類長期在月球居住提供必要環境,房屋可讓居住者遠離輻射和隕石襲擊,并且能夠維持恒溫。
據《每日郵報》報道,利用這種技術,建造基地所需的90%材料都可在月球上就地取材,需要通過火箭從地球運送過去的只是建筑用機器人、房屋的輕型部件和充氣部分等。
如果這個實驗獲得成功,將可以解決一個大難題,未來人類進駐月球將不必運輸笨重的建筑材料,而未來用于火星任務時也可以使用這項技術。
【美國】
2015年,在月球上“種植物”
實驗目的:利用植物模擬測試人類在月球生存狀況
實驗內容:將裝有種子容器留在月球,觀察生長狀況
據英國媒體11月29日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正考慮“開墾”月球,這將是人類首次在另一星球上實施生命科學項目,預計2015年在月球上“種植物”。
目前已有許多植物在微重力、太空梭、國際太空站條件下完成生長研究。該項目由“月球植物生長棲息地”研究團隊負責,他們正在研究能否在月球重力和輻射條件下,讓植物發芽5至10天。這是生命在月球上生存的初步實驗,探索植物能否在惡劣的月球環境下生長。
科學家需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把植物送到月球,NASA認為,他們可搭商業太空飛船的便車,將種子“播種”在月球表面,即使項目失敗,也為未來太空科學實驗開辟一種低成本捷徑。
被科學家們選中的是羅勒、甘藍和擬南芥種子。團隊設計了咖啡罐大小的特制容器裝植物種子,并于2015年將特制容器送至月球。
研究人員會在容器內裝上植物幼苗和浸漬了生長所需營養成分的濾紙,登月車著陸后,容器會釋放存水潤濕濾紙,促使種子發芽,接著利用感應器和攝影機將成長情況傳送回地球,其生長狀況會被監測5至10天,并與地球上的對照幼苗比較。
NASA表示,植物幼苗對生長環境很敏感,有時比人類還敏感,植物可協助人類測試月球生存環境,假若送至月球的植物可茁壯成長,人類也可能達到近似效果。
科學家表示,這項實驗是利用植物模擬測試人類在月球生存環境的重要一步。能在月球存活14天代表植物可在月球輻射環境下發芽;存活達到60日意味可在月球有性生殖,而存活180天則可觀察月球輻射對顯性和隱性遺傳基因特征的影響。
【日本】
2020年,建月球機器人基地
實驗目的:用機器人分析月球結構、采集月球樣本
實驗內容:利用機器人在月球建設探月基地
福島核事故讓日本人積極尋找安全新型能源。據英國媒體11月29日報道,清水建設株式會社提出“月亮環”計劃,該計劃要為月球圍上一條寬400公里、長1.1萬公里的太陽能板為地球收集太陽能。據悉,該計劃如能實現,預計每年可向地球傳送1.3萬兆瓦電力,大約相當于美國2011年電力產能的3倍。
該公司網站稱,這條“月亮環”可利用面向太陽一面的太陽能面板收集電能,通過激光或微波傳輸將能量轉運到地球上的“接收站”,將月球變成太陽能發電廠。
在建造方面,“月亮環”將盡可能利用月球資源,例如,混凝土材料可從月球土壤提煉,該工程擬用機器人完成。該計劃尚無確定時間表,并遭遇不少質疑,英國媒體認為這項宏大計劃連科幻電影都沒想象過。
如果說“月亮環”計劃讓人感到遠在天邊,另一項探月技術就接地氣多了。據美國媒體《今日宇宙》報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擬2020年前在月球設立機器人基地,通過機器人探月。
日本計劃在2015年發射的月球探測器“月亮女神2號”將會搭載機器人在月球登陸,日本將會利用機器人在月球搭建登月基地,對月球進行探索。
據悉,這些機器人將采用履帶式設計,通過太陽能板收集能量,每個機器人重約300千克,它們可通過攜帶地震儀分析月球內部結構,通過高清攝像機記錄月球表面情況,并通過機械手臂收集月球巖石樣本,這些樣本會隨飛船一同返回地球。
此外,日本還擬在2025年發射“月亮女神3號”,并計劃未來在月球建有人太空站,以持續開展科研活動。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