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過后2014年中國DCS市場將會持續增長
在經歷了全球經濟低迷后,電力行業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市場增長出現了反彈,特別是在拉美和亞洲的新興經濟體表現明顯。西歐和北美近期試產增長緩慢,預計這樣的情況將持續至2017年。
隨著國家整體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節能環保發展策略的出臺,2014年過程行業的新項目將會逐漸減少,這將使得各知名DCS品牌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DCS市場將逐漸進入存量市場時代,各DCS廠商面對DCS新項目減少,但仍需保持增長的挑戰將會更加嚴峻。當然,這也帶來了機遇,各DCS廠商開始調整戰略,開發存量市場,樹立DCS生命周期服務理念,精耕細作,提升服務質量(例如前幾年中石化的隱患排查項目就是典型的存量業務),所以存量市場的開拓儼然開始成為諸多DCS廠商業務和利潤的增長點。
中國DCS漸進入存量市場
隨著國家整體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節能環保發展策略的出臺,過程行業的新項目將會逐漸減少,這將使得各知名DCS品牌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DCS市場將逐漸進入存量市場時代,各DCS廠商面對DCS新項目減少,但仍需保持增長的挑戰將會更加嚴峻。當然,這也帶來了機遇,各DCS廠商開始調整戰略,開發存量市場,樹立DCS生命周期服務理念,精耕細作,提升服務質量(例如前幾年中石化的隱患排查項目就是典型的存量業務),所以存量市場的開拓儼然開始成為諸多DCS廠商業務和利潤的增長點。
隨著自動化技術等方面不斷進步,同時為適應社會發展主流的需求,未來DCS將以下三大方面得到較大的發展,分別是:
核電作為清潔能源發電,倍受政府關注。根據正在制定中的中國核電發展民用工業規劃,到2020年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預計為9億千瓦時,核電的比重將占電力總容量的4%,即是中國核電在2020年時將為3600-4000萬千瓦。也就是說,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40座相當于大亞灣那樣的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在這一輪的核電建設大潮中,國家明確表示,鼓勵核電站設備的國產化,作為核電廠“神經系統”的DCS控制技術,在未來將有大展拳腳的機會了。這對本土DCS廠商將是一個絕好發展機遇。
國產DCS系統發展空間大
有專家呼吁,各大電力集團在工程投標時,應綜合考慮售后服務的即時性、系統擴容的方便性、機組長期安全運行的依賴性等因素、不設置不利國產DCS投標的門檻,通過重點科技項目攻關等手段,積極扶持國產DCS企業的新技術研發,提高國產DCS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目前,已投運的國產DCS系統與進口產品比較綜合性能差距不大,各類全封閉設計模件具有免維護性能,總的I/O點數應用也達到15000多點以上;軟件全在WINDOWS平臺運行,界面友好,組態修改方便,全中文環境,易與理解和掌握,應用功能基本包括了電廠的全部需求。這表明DCS設計制造、性能參數方面均能滿足當前我國火電機組建設設計規范要求。“從我們的調研數據可以看出,經過近幾年持續的對進口DCS系統的消化吸收、自身研發與努力,國產分散控制系統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特別是在幾大發電集團的支持下,國產DCS的性能與功能和質量可靠性都已得到了快速提升。”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副總工程師朱北恒說。
相比進口DCS而言,國產DCS更容易實現一體化。如國電智深EDPF-NT系統在莊河電廠的成功應用,代表國內DCS產業打破了國外產品在國內自動化控制高端領域的壟斷,已成功實現主輔控在內的一體化DCS,減少不同系統間數據通訊及交換,具有生產維護統一、方便的優點。在價格方面,國產DCS打破了進口DCS對市場的壟斷局面,降低了投資成本。“從市場情況看,目前國產控制系統設備建設投資比進口設備仍低50%左右。”電力行業熱工自動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孫長生說。
從DCS廠家的售后服務看,進口DCS產品采用大幅度提高備品備件價格和售后服務費用的策略,來挽回工程投標價降低帶來的利潤減少。而國產DCS廠家的服務態度和到位及時性都明顯要高于進口DCS,服務費用也大大低于進口DCS。在備品、備件供貨周期,現場服務等待時間以及年均設備更換費用、質保服務費用方面和進口品牌相比都具有明顯的地域優勢和價格優勢。總體運行維護費用大約為國外品牌的1/3左右。
節能減排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電力企業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通過深入開展節能評價,實施供熱改造、通流改造、凝汽器改造、小油槍改造和疏水回收等節能項目。積極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加強環保技術監督和設備管理維護,安裝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進行跟蹤,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指標。加快對火電機組“上大壓小”、集中供熱改造,對小火電機組關停。因此未來將會有大量的國內企業要采用先進的DCS來改造傳統產業,這將是國內DCS廠商抓住機遇向上發展的一個便捷途徑。
截止去年初,除國電智深EDPF系統6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和30臺60萬千瓦超臨界機組、和利時HOLLYSYS系統應用2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12臺6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占有了一定比例外,國電南自TCS3000系統、山東魯能LN2000系統、西安熱工院FCS165系統也已進入60萬千瓦機組應用,南京科遠NT6000系統、浙大中控ECS系統和上海新華在XDPS-400基礎上開發的XDC800系統、上海自動化儀表SUPMAX800在30萬千瓦機組及60萬千瓦機組的輔控系統上也已得到應用。系統的硬、軟件運行狀況消除了原先人們的擔心,機組的熱控自動和保護投入率及動作正確率已經達到進口控制系統同等的檔次。
未來DCS程四大趨勢
回顧DCS的發展之路,各個技術階段的劃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依仗微處理器的位數增加,有人甚至提出微處理器更新換代一次,DCS技術就會升一級。DCS通常采用若干個控制器(過程站)對一個生產過程中的眾多控制點進行控制,各控制器間通過網絡連接并可進行數據交換。采用計算機操作站,通過網絡與控制器連接,收集生產數據,傳達操作指令。因此,DCS技術必然隨著微處理器的技術不斷更新換代以順應新系統的需要。
DCS發展至今已相當成熟和實用,毫無疑問,它仍是當前工業自動化系統應用及選型的主流,不會隨著現場總線技術的出現而立即退出現場過程控制的舞臺。面對挑戰,DCS將沿著以下趨勢繼續向前發展:
(1)向綜合方向發展:標準化數據通信鏈路和通信網絡的發展,將各種單(多)回路調節器、PLC、工業PC、NC等工控設備構成大系統,以滿足工廠自動化要求,并適應開放式的大趨勢。
(2)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數據庫系統、推理機能等的發展,尤其是知識庫系統(KBS)和專家系統(ES)的應用,如自學習控制、遠距離診斷、自尋優等,人工智能會在DCS各級實現。與FF現場總線類似,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的智能設備如智能I/O、PID控制器、傳感器、變送器、執行器、人機接口、PLC相繼出現。
(3)DCS工業PC化:由IPC組成DCS已成為一大趨勢,PC作為DCS的操作站或節點機已很普遍,PC-PLC、PC-STD、PC-NC等就是PC-DCS先驅,IPC成為DCS的硬件平臺。
(4)DCS專業化:DCS為更適合各相應領域的應用,就要進一步了解相應專業的工藝和應用要求,以逐步形成如核電DCS,變電站DCS、玻璃DCS、水泥DCS等。
中國DCS市場將會持續增長
近幾年來,生產行業進一步提高了工廠綜合自動化水平,注重信息化的建設,特別是各地的火電廠紛紛提出適合自己工廠的廠級監控信息系統(SIS)以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工廠管理信息系統與各種分散控制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廠級實時監控信息系統以分散控制系統為基礎,以經濟運行和提高發電企業整體效益為目的,采用先進、適用、有效的專業計算方法,實現整個電廠范圍內信息共享,廠級生產過程的實時信息監控和調度,同時又提高了機組運行的可靠性。它為電廠管理層的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實時運行數據,為市場運作下的企業提供科學、準確的經濟性指標。化工、電力、煉油與石油化工、油氣仍然是2012排名靠前的DCS應用行業,尤其是油氣行業,受旺盛的國內需求的驅動,以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為主體的投資方投資積極性高,資本開支巨大,海洋及陸地油氣開采、LNG接受終端、天然氣管線等子行業都保持較高的景氣度;化工行業盡管一定程度受產能過剩的負面影響,但整體看,主要投資方基于實現規模化生產、延伸產業鏈、基本原材料增值等考慮,資本開支在2012年仍保持了高速的成長;受水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影響,火力發電的資本開支在2012年繼續負增長,但電力行業的DCS市場規模比較大,仍是最重要的應用行業之一。
隨著電子技術、加工工藝和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發展,DCS系統硬件和軟件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DCS市場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穩定、行業細分的時期,在一些主要的過程行業如石油、化工、電力等,基本上都確定了其主流的DCS品牌,每個行業的前三個主流DCS品牌都占居了該行業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中國國內用戶已經普遍認識到采用DCS控制系統的重要性,新上和改擴建項目都會考慮采用DCS控制系統,但大多DCS系統目前還停留在簡單生產操作和控制的應用層面,DCS平臺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控制功能都未得到充分利用,基于DCS平臺數據的進一步深度應用還有很大空間可以挖掘,促進優化生產操作和控制,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將是建立在DCS控制系統平臺上的主要應用課題。
展望未來5年的發展,ARC預計中國DCS市場會保持適度的成長。一方面,部分應用行業保持著較高的景氣度,新建項目眾多,例如油氣、煤化工、現代材料、核電、天然氣電站等等;而國家對于節能減排政策的進一步推進也會為DCS市場創造新的機會,例如冶金、電力、造紙等行業高耗能高排放產能的關停;電力、冶金、水泥等行業的脫硝,油品質量的升級等等。另外一方面,海外總承包市場近些年迅速崛起,一批中國EPC在海外市場取得相當大的份額,這也驅動了DCS市場的發展。最后,在售后服務領域,基于最終用戶理念的一步步成熟,及主要DCS供應商的苦心經營,這一市場蘊藏著很大潛力。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