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械傳動工業標準需與國際接軌
多年來,相當多的企業過分看重當期發展速度,追求短平快,重當前、輕長遠;重制造、輕研發;重引進、輕消化;重硬件、輕軟件;重物質、輕人才。從而導致研發投入嚴重不足,研發條件普遍落后,研發經驗缺乏積累。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缺乏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支撐,技術創新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工業機械傳動標準亟待與國際接軌
根據國家標準化法的規定,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是全國標準的行政主管部門,工信部是工業和信息行業標準行政主管部門。機械工業聯合會標準部是國標委和工信部對口的標準主管單位,但汽車協會和電工協會是國標委和工信部直管的相關標準主管單位,不受聯合會標準部的領導。電梯標準則由國標委直管。按照當前的標準管理體系,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標準主要分散在6個全國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5個分技術委員會中,各標委會名稱和所對應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名稱見表一。
另外,在汽車行業還設有礦用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專用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其業務覆蓋的部分產品應歸類為工程機械中的土方機械或以汽車為底盤的起重機、泵車、攪拌車、市政環衛機械等工程機械。
從目前情況看,有部分工程機械傳動產品標準還未納入以上標委會業務范圍,主要是:鐵路線路施工和養護機械、市政環衛機械和軍用工程機械。
眼下,工程機械標準體系尚不十分完備,各標委會的體系框架也不完全一致,國標委正在抓緊這方面的課題研究。據不完全統計,工程機械全行業現行的標準大約有715項,其中國家標準《GB》215項;行業標準500項。在此基礎上,一般又分為基礎標準、通用標準、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安全環保標準、管理標準等各類,其中產品標準占標準總數的60左右。
在基礎、通用、方法、安全、環保標準方面,已廣泛采用相應國際標準,總采標率在70左右。隨著近幾年加快標準的更新修訂,全行業標準的標齡有明顯縮短,目前國標平均標齡在6年左右,行標則比較長,各標委會都面臨比較繁重的標準制修訂任務。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