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器人產業如何迎接挑戰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17日發布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據了解,這是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與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通過統計信息交換的方式,第一次實現對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較為全面的統計。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1/5,總銷量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據統計,2013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9500臺,按可比口徑計算,銷量較上年增長65.5%。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萬臺,較上年增長20%。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中國有望在201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保有量將超過13萬臺。
在各國加緊搶占機器人技術和市場制高點的時候,我國機器人產業是否做好準備應對這次競爭和挑戰?
機器人將推動我國企業轉型
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對中國的制造業轉型,專家認為,機器人可能是一個重要推動力量。機器人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并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
有專家表示,很多所謂的產業轉型是簡單的工藝和設備改造,只是局部的小修小補,但制造業的轉型最重要的應該是制造模式的變化,擺脫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模式,機器人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覷。
據介紹,應用在制造領域的工業機器人主要包括:點焊機器人、切割機器人、噴涂機器人、裝配機器人以及移動機器人等。與人工相比,它有著很多不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機器人可以承擔很多危險或令人厭煩的工作,可以避免工傷和許多職業病。第二,機器人以相同的方式完成工作,產品質量穩定,會給企業帶來確定的效益。第三,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生產效率可以預測,庫存量也可以得到較好控制。此外,機器人還可用于小批量生產,靈活性較高。
“制造業將向智能制造方向發展已是共識。發達國家已將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系統的重要部分大力發展,我國還在追趕與發展階段。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機器人密度(每萬名生產工人占有的機器人數量)只有21,距離全球55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說。
未來機器人更大應用空間是服務家庭和醫療
業界普遍認為,隨著硬件設備越來越廉價,智能語音和傳感技術的進步,機器人會越來越智能化和親民化,大規模產業化越來越成為可能。
機器人是一系列高新技術的合成,芯片的發展使得機器人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大,視覺技術的進步使得它具有更廣闊的視野。
王天然認為,未來機器人技術將更加關注如何增加機器人的靈活性和性能,比如定位精度的提升、人機和諧工作等,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因而更加廣泛。
如果說過去機器人大部分應用在制造業,那么未來機器人更大的應用空間是服務家庭、服務醫療。比如,中國有2億老年人、8000萬殘疾人,對于高端陪護的需求將逐步增長。
與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相比,服務業機器人對智能化的要求更高,這要以人機交互技術的進步為前提,而且成本高昂。
機器人與國外差距主要在于應用
相比國外的機器人技術,中國起步較晚。
“應該說,當前我們國家的機器人技術在某些方面跟國際水平相當,比如機器人的總體設計,但持重、壽命等指標還有一些差距,某些部件比如減速器的差距相對更大。”王天然說。
在王天然看來,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們還沒有大量應用起來。”要想技術發展進步并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機器人自身首先要有大規模的產業應用,技術只有在應用當中才能不斷提升。
在2013年的一次行業調研中,專家們發現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行業的利潤。由于國內工業基礎底子不厚,而機器人行業又相對精密高端,所以盡管很多東西便宜,但在包括核心部件制造和加工在內的高端裝備方面,國內企業并沒有優勢。
比如,一個簡單的機器人電控柜,國內做的比日本貴。又如國外的軸承雖然很貴,但國內要做同樣精度的,比外國的更貴。
因為應用少,國內機器人產業難以形成規模。王天然說:“這些年,國內很多企業做了努力,比如沈陽新松,哈爾濱博實等公司,有的做得也還不錯。新松公司各種機器人產能加起來大概有1000多臺一年(工業),但與國外的機器人公司比起來還有較大差距。”
未來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數量將增4倍
雖然發展略顯滯后,但業內對未來的中國機器人市場十分看好。
王天然說:“目前國外機器人制造企業占據國內市場大部分份額,國產機器人從技術水平到市場占有率來說任重而道遠。但隨著勞動力成本優勢的下降,以及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需求,國內企業對自動化制造設備以及機器人的需求必然會大幅增長。”
國產機器人制造又將如何呢?專家認為,我國機器人技術水平和市場空間決定了我國機器人產業將迎來較快增長。2013年,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須形成完善的工業型機器人產業體系,高階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由目前的約21達到100以上。這意味著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數量將在未來6年增長約4倍。
王天然認為,國家應大力支持機器人關鍵技術和部件的研究,要有獨特創新才不會永遠跟在別人后面。同時,在產業化發展方面,國家應予以統籌指導,切忌過熱。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