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世界的機器人都“聯合”起來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具有不同能力的機器人如何開展合作,以便拓展單個機器人的能力范圍,完成僅靠單個機器人無法完成的任務?這是當今國際機器人研究的一個重大熱點方向——云機器人所要解決的問題。
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機器人實驗室與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實驗室聯合進行的首次云機器人實驗取得成功,并以最高分獲得2014RoboCup中國公開賽技術挑戰賽冠軍。
“研究發現,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同類型機器人由于硬件和基礎軟件的不同,所具備的能力以及從各自環境中獲取的知識和技能也各不相同。”聯合項目中方負責人、中國科大人工智能中心和機器人實驗室主任陳小平教授介紹說,科學家們設想,如果讓不同的機器人與云計算平臺相結合,從云平臺和其他機器人那里獲取有關知識和技能,那么就可以實現機器人之間、人機之間的知識共享和合作,從而極大地拓展每一臺機器人的能力范圍,并降低開發成本。因此,云機器人被視為突破機器人大規模應用技術瓶頸的一種新的重要手段。
據介紹,自2010年以來,雙方團隊聚焦于不同技術側面,分別開展了有關云機器人的持續性基礎研究。中國科大在外部開放知識獲取、機器人自動推理與規劃、人機語義理解等方面進行了重點研究,形成了一條機器人運用外部知識提高性能的技術路線。美方在機器人大數據分析與人機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此基礎上,雙方展開合作研究,探索通過云機器人平臺實現雙方機器人以及機器人與人之間的資源共享與合作。
在日前進行的首次云機器人聯合實驗中,位于合肥的中國科大“可佳”(KeJia)機器人與位于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可寶”(CoBot)機器人,借助云平臺實現了遠程合作與資源共享測試。實驗中,云端向雙方機器人提供多種知識源和數據源,“可佳”向“可寶”輸送語義理解和自動規劃服務,“可寶”向“可佳”輸送大數據分析服務。借助于這些知識共享和遠程合作,“可佳”與“可寶”分別完成了各自單獨工作無法完成的測試任務。
“雙方將進一步深化本項目的理論基礎,擴展技術體系,啟動云機器任平臺的工程化開發,進行更大規模的實驗測試,促使有關成果可以擴散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其他智能機器人。”聯合項目美方負責人、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主席、卡內基-梅隆大學偉羅莎教授說。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