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前途”中國芯發展逐步進入正軌
飛機剛剛落地,就能在機場感受到CES帶來的“溫度”。記者發現,雖然受到經濟蕭條等因素影響,售價20萬美元的別墅比比皆是,但這并不影響拉斯維加斯在CES展期間“大放異彩”。
毫無疑問,CES仍然是重要業界潮流的展臺。僅看一下展區就知道哪種潮流在上升,哪種潮流在走下坡路。
埃森哲咨詢公司通信、媒體和技術集團總經理JohnCurran告訴記者,今年情況尤其如此。創新和重要的原型產品可能受到關注,但他預測,最大的創新將來自“過去數年潮流的延續”。在大潮流中,撲面而來的是物聯網時代的氣息。
“火拼”智能家居
在本次CES上,我們將看到更多能聯網的家庭用品。這些產品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用戶互動,用戶甚至可以在離開家時控制這些家電。但通用標準化平臺一直是個難點。
在今年的CES上,iDevices公司將召開發布會,宣布首款支持HomeKit平臺的藍牙廚房設備將發布。可以預見,iDevices拋磚引玉,CES上或許將會有更多的廠商拿出HomeKit相關的產品,比如博世、惠而浦、LG,而收購了Nest的谷歌和收購了SmartThings的三星在本次CES上全新的智能家電產品也值得關注。
此外,國內廠商方面也在推出一些標新立異的產品,如中興通訊推出的新一代智能投影儀Spro2,這款產品搭載安卓操作系統,能夠實現媒體數據流式傳輸性能,是集投影儀、移動熱點及流媒體設備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微型便攜式設備。
Spro2可與谷歌應用商店、微型SD卡、USB記憶棒實現連接進行內容分享,也可以通過HDMI線纜或者WiFi與游戲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連接。圖像投影尺寸可達到120英寸,分辨率可達1280x720像素,亮度達到200流明,能夠滿足移動辦公、家庭影院、游戲等多場合投影需求。
“穿戴”動起來
去年的CES大會上,很多廠商發布了健身和運動追蹤器產品,該類產品也在之后的幾個月里打開市場,并表現不俗。
目前聯想已經確認將在大會期間發布可穿戴設備,推出首款采用電子水墨屏的智能手環——聯想VIBE10。據記者了解,聯想VIBE10智能手環和一般的手機一樣采用了豎直顯示屏幕,而其最大特色在于它采用了一塊1.43英寸分辨率為296×128的E-Ink電子墨水屏幕,支持屏幕常亮,與其他智能手表設備需要手動點亮具有較大不同。據官方介紹,該手環可以提供長達7天的續航時間
售價方面,聯想VIBE10價格為99美元(約合615元人民幣),將在今年4月在美國首發上市。
而沉寂已久的法國手機品牌阿爾卡特也宣布將于CES2015推出一個名為“WATCH”系列的智能手表,該系列手表最大的賣點或將是其低廉的價格,該手表預計于3月份上市,售價或為149美元。
OneTouch手表采用不銹鋼材料打造,同時支持Android和iOS設備。OneTouch手表內置心率傳感器,能夠追蹤用戶的基本物理活動,比如睡眠周期、步行里程和速度以及卡路里燃燒情況等。OneTouch手表還可以控制手機攝像頭和音樂播放器,接聽/拒接電話(不具備在手表上直接撥打電話的功能)。作為一款智能手表,防水是它的基本功,OneTouch也不例外,它擁有IP67級別的防水能力。
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Misfit公司宣布與施華洛世奇的合作,推出施華洛世奇水晶健身追蹤器,可以戴在手腕,別在胸襟上,掛在吊墜上,或嵌入特制的襪子或T恤當中。施華洛世奇為此還拿出了多款水晶鑲鉆設計。
SwarovskiShine運行無需電池供電,而是采用太陽能供電,只要暴露在陽光下或室內LED和鹵素燈下,即可充電。蘋果據說也準備在下一代智能手表當中引入太陽能充電技術。但是目前大多數可穿戴設備都采用充電電池供電。
SwarovskiShine依據水晶大小不同,價格在169.99美元和249.99美元之間。目前,SwarovskiShine預購已經開始,將在今年春季正式出貨。
汽車開上物聯網
事實上,在CES開展前的發布會現場,以汽車為主導的物聯網汽車領域成為了當天的亮點。
在CES2015大會上,汽車似乎可以超越之前無創新的姿態,將智能化的新技術面向大眾。除了奧迪公司之外,業界還預計,福特、豐田以及梅賽德斯-奔馳等公司也將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推出一些新產品。AndroidAuto和蘋果CarPlay的汽車原型依然會是關注重點。
JohnCurran認為,在本屆CES上,物聯網汽車是物聯網的又一個核心樞紐,它在CES上關注度將更甚以往。
為跟上這股潮流,汽車制造商需要向世人展示,他們通過何種方式將連通性嵌入汽車,使其成為智能手機的延伸。更為高級的工具,比如智能手機上文字到語音的轉換(以使用戶在查閱社交媒體更新信息時更為私密),以及有關汽車性能和維修信息的更新,也將被納入主流汽車產品之中。
智能醫療嶄露頭角
可穿戴數字健康產品是本屆大會主角之一,智能健身設備已經由監測簡單的健身根據一項預測,到2020年,中國半導體消耗量的85%來自海外,僅有15%是在當地制造;而美國芯片廠商將是中國市場主要供貨商,其次則是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中國政府希望能扭轉這種局勢,在2020年讓中國廠商能填補當地半導體需求的五成,以期借著提升國內的半導體產能,在全球智能手機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中國要扶植數家營收規模達百億美元的本土半導體公司,才能達到所需的1,500億美元芯片銷售規模。但目前中國僅有兩家營收超過十億美元的半導體廠商──海思(HiSiliconTechnologies)以及展訊(SpreadtrumCommunications)。
中國打算通過以下的策略來擴充半導體供應量:
在2016至2020年間,投資1,000億美元建立國內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這些資金將協助強化中國無晶圓廠芯片業者在IP與產品設計上的競爭力,同時進行工程師人才培育,確保畢業自各大學院校的工程師新鮮人數量足夠產業所需。參與投資的包括中國官方投資機構紫光集團(TsinghuaUnigroup)以及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ShanghaiPudongScienceandTechnologyInvestment)。
建立晶圓廠,目標是在2020年達到每月100萬片晶圓的產能;那些晶圓廠將支持內存以及非內存產品的制造,并強調具競爭力的制程技術。合資公司將有可能會是執行此計劃的一部分。
中國的每月百萬片晶圓產能目標,不包括那些在中國制造芯片的外商;例如在西安設廠的三星、在無錫設廠的SK海力士(Hynix)、在大連設廠的英特爾(Intel),以及在成都設廠的德州儀器(TI)。
預計在2015年,全球市場上的中國品牌智能手機出貨量總計為6.43億支,而非中國品牌智能手機出貨量則為5.94億支;這種中國本土品牌出貨量超越外商品牌的現象,主要是因為中國市場龐大,以及競爭力十足的中國手機品牌銷售量在印度、南美等中國以外市場也出現增長。
中國本土品牌業者自行設計、銷售智能手機,并在當地委由鴻海(HonHaiPrecision)等廠商代工生產,下一個階段就是要讓中國本土廠商制造手機用芯片。目前中國芯片廠商已經在生產4G調制解調器芯片以及應用處理器,手機顯示器也是在中國本地生產;中國本土的電池供貨商也正在擴充產能。
那些中國廠商對推動市場增長都有非常積極的態度,也愿意在當地市場投資并承擔風險;這與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Mobility)與黑莓等國際品牌大不相同。目前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的主角是蘋果、三星與中國本土品牌,其他戰爭可能也會開打,但通過有效率的規劃以及整合,將為中國半導體帶來實際的正面影響力。
整體看來,中國在維持對低成本的關注之同時,正經歷往更高階技術的轉移;中國的汽車、基地臺、服務器等產品供應鏈持續增強,LED照明設備生產也處于高增長狀態。雖然中國還需要許多努力才能達成其目標,但當地有態度堅定的創業環境、以及來自政府的強力資金支持,未來發展不可小覷。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