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汽車500萬輛目標有望實現
早在2012年,國務院就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其中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不過一直以來,500萬輛的數據遭到很大的質疑,其中很多專家和機構都表示中國很難在2020年前實現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500萬輛的宏偉目標。不過就目前形勢來看,在系列政策以及地方政府、企業共同努力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正在蓬勃發展。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0.69萬輛,按照往年的發展規律來看,年底兩個月的產銷量有望沖擊新高,因此行業預期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30萬輛,而2014年全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8.39萬輛,2013年全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1.75萬輛,雖然2015年50萬輛的目標難以實現,但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來看,2020年實現500萬輛并非沒有可能。
在日前召開的2015廣州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峰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我國新能源汽車對補貼的依賴比較嚴重。乘用車相對來說正常,商用車方面,尤其是6-8米客車的補貼合理性有待完善。去年之前推廣的基本都是10-12米車型,今年6-8米車型的總量接近80%,受補貼政策影響過大,因此補貼機制需要進行合理化調整。
第二,電動汽車安全風險不容忽視。目前鋰電池供不應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更是有下降的趨勢,這就導致電動汽車事故發生概率在增加。尤其是12米大客車,一旦發生事故,將造成非常危險的局面。
第三,國際競爭激烈。目前國外的新能源產品、技術等都在進入中國,所以國內必須加大研發力度。與此同時,要看到下一步發展的機遇,電池技術的突飛猛進將推動能源生產消費的革命。
歐陽明高分析,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鼓勵機制還會持續,刺激需求倍增。另一方面,電池進步能有效降低能購置成本,再加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充電便利性提升,對里程的期望值減少,這兩個循環增快純電動轎車進入家庭的速度,并且規模更大。與此同時,中國出臺汽車油耗管理規定,2020年平均燃油消耗量限值目標為5L/100km,以及正在研討制定的積分制都是倒逼機制,刺激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
在今年廣州車展期間,不少車企都發布了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幾乎成為每家車企的發展戰略,尤其是自主車企無一例外的都將加大新能源汽車投資與研發。據不完全統計,未來五年,八大自主車企總計將投產91款新能源車。其中,長安和上汽均就計劃投產三十余款。
車企不斷加大投入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打下產品基礎,未來隨著國家扶持政策的進一步鼓勵、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程度也將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推廣也將更加順利。
歐陽明高表示,現在看2015年達到50萬輛保有量還有差距,但是基本差不多。2020年達到200萬輛銷量是一個保守估計,新能源汽車500萬保有量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