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虧損持續上升 未來形勢更加嚴峻
12月3日~4日,2016年全國煤炭交易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舉行。
“今年三季度以來,煤炭經濟運行形勢更加嚴峻,部分優勢企業開始出現虧損,行業虧損面達到80%以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交易會上表示,預計今年四季度煤炭虧損面還將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老礦區、老企業經營更加困難。
但這次會議最引人矚目的還不是煤炭業持續虧損的現狀,而是未來該怎么辦?在強撐很久之后,煤礦退出機制被提上日程。
據王顯政稱,“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淘汰落后產能,各主要產煤省要建立煤礦退出機制的具體政策措施和確定退出規模。
據了解,煤炭工業協會以及相關部門已經形成了煤礦退出機制政策建議的初稿,其中將以市場化為主的方式推動過剩產能化解。
根據《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規劃研究報告》中的建議,提出“十三五”末,中國應該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將煤礦企業數量由2015年的6390家壓縮到3000家以內。這意味著一多半的煤炭企業將退出市場。
剩下的企業也將面臨嚴峻的現實:經營困局當前,煤炭企業同時也正經歷著更加嚴厲的環保考驗,越來越多的煤炭企業意識到,實現煤炭的清潔利用,有助于為當前過剩的煤炭產能尋求新的出路。
控制煤炭產能、走清潔利用之路,這將是“十三五”中國煤炭業面臨的兩項主要任務。
煤炭退出機制正在制定
各產煤大省要建立煤礦退出機制的具體政策和確定退出的規模,而這也將成為各省考核機制中的一部分。
12月9日的環渤海價格動力煤指數為371元/噸,這一價格相對于年初的526元/噸下跌了近30%。
相比2011年的高點(860元/噸),煤價已經下降了58%。煉焦煤價格比年初下降約200元/噸。目前煤炭價格已經跌回2004年末的水平。
陜西榆林一位煤老板告訴記者,陜北地區5500大卡的動力煤坑口價現在約為200元/噸,一些煤礦甚至將價格壓到了180元/噸。
“如果考慮到運費上調因素,實際煤價下跌更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煤炭交易會上表示,煤炭價格的下跌只是困境的一個表象,在今年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62%,國有煤炭企業整體由去年盈利300億元轉為虧損223億元。同時,企業應收賬款還在增加,融資難度加大,資金運轉緊張,減發欠發工資和欠繳社會保險情況上升,行業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如何度過煤炭行業漫長的“寒冬”,成為本屆煤炭交易會上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據了解,從2014年7月,國家發改委牽頭建立了煤炭行業脫困聯席會議制度以來,目前已經召開了43次會議。
在最近一次的聯席會議上,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李仰哲表示,煤炭行業脫困的關鍵在于化解產能過剩,調整供求關系,促進供需平衡。
據了解,對于“十三五”煤炭的產能發展,中央已定調“嚴控增量、優化存量”,要求主產煤省和大型煤炭企業嚴格落實煤炭產量控制目標,同時對已有的煤炭產能進行優化,建立煤礦退出機制。
“預計中央會出一個指導性文件,但具體執行仍由各產煤省政府來主導。”一家大型煤炭企業人士告訴記者。
王顯政也在會上透露,各產煤省要制定煤礦退出機制的具體政策和確定退出的規模,而這也將成為各省考核機制中的一部分。
“需要加快推進小煤礦關閉淘汰和兼并重組。”連維良指出,現在中國還有7000多處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每年的產能為5.7億噸,這些小煤礦生產力水平較低,安全保障程度不高,資源不能充分利用,也加劇了煤炭市場的無序競爭。
在記者的采訪中,多位民營煤老板也表現出了希望煤礦被整合的訴求。
“我經營的企業現在是一個半停產的狀態。”陜西關中一家煤礦企業老板郭華(化名)告訴記者,關中的煤炭熱量值較低,現在煤炭行情不景氣,100元/噸的價格都賣不出去。其擁有的煤礦年產能為100萬噸,現在只能月生產3萬~5萬噸煤炭,用來維持電費、井下抽水、機電設備維護等基本花銷。
談及到企業的前景,郭華認為企業像現在這樣死撐,維持不了兩三年,被大企業整合或成為最終的命運。
“關鍵就是看對方能給個怎樣的價格。”郭華表示,6年前投資煤礦正是煤炭的黃金時期,自己前后投資了10多億元,過去也給地方政府交了巨額的環境補償費、水資源費等。在當前煤炭價格低迷期,這些煤礦資產已經大幅“縮水”貶?。
在多位煤炭從業者看來,很多煤礦都涉及到民間融資和債權債務,所以煤礦退出機制在操作中如何執行,地方政府是否會給予財政支持,是企業關注的焦點。
而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透露,正在制定的煤礦退出機制,將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合法化地化解產能過剩。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