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期:工業電氣行業如何轉型?
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相應新興業態的迅猛發展,傳統制造業倍感壓力,制造業企業也開始思考如何借互聯網的東風而突破發展。而自今年全國兩會上“互聯網+”計劃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后,傳統制造業加快了擁抱互聯網的步伐。6月17日在浙江省溫州市樂清舉行的“創新中國工業電氣互聯網研討會”上,學者、專家和企業代表共同探討了工業電氣行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中國電氣之都”的轉型挑戰
工業電氣生產繼電器、開關、變頻器等工業生產制造過程中所需的產品,在全球擁有龐大的市場。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的樂清市被稱為“中國電氣之都”,尤其低壓電器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2014年樂清市的電氣總產值為1030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但同時,由于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原因,樂清的電氣行業也遇到了很多挑戰。
“這種還處于傳統意義上的工業,現在面臨著轉型升級,同時也面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各方面的約束,包括環境、資源方方面面的約束。所以轉型升級不是一個泛泛的說法,在樂清這是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所長房寧說。
樂清工業電氣行業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產能過剩。據中國管理培訓網首席戰略顧問王斌康紹:從12年開始,我國鋼鐵、水泥、建筑陶瓷、煤炭等產業下滑,并影響和反映到工業電氣上來,“我們的工業電氣從2013年開始下降得比較明顯,但我覺得還沒有到谷底,還會下降。”.
除了產能過剩之外,工業電氣產品的傳統采購和銷售方式也遇到了互聯網時代的挑戰。據即將上線的工業電氣專業采購平臺八米網的首席執行官林宣林介紹,傳統的工業電氣產品的采購方式一般是企業派專人采購或者依靠采購公司等,這一過程經常需要復雜的查詢和電話詢價,費時費力。而隨著時代的更迭,新一代的“80后”和“90后”的采購商和經銷商希望采取便捷的方式,“原有的線下采購、支付等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除了國內面臨的改變和挑戰外,國外的工業電氣企業帶給中國整個電氣行業的壓力顯得更加突出和深刻。德國于2011年提出了“工業4.0”的倡議,得到了包括西門子公司等在內的眾多工業電氣巨頭的響應,而被稱為美國版“工業4.0”的“工業互聯網”概念則是由通用電氣提出的。面對新一輪的轉型升級機會,中國的電氣行業究竟會趕上國際水平還是繼續擴大差距,關鍵在于互聯網技術的有效應用。
轉型升級之路
在17日的研討會上,行業內外的專家和當地企業都紛紛提到使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來引導和助力電氣行業的生產、采購、銷售、售后等環節,實現智能制造、智能下單、智能采購等。同時,他們也提出了電氣行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實現方式。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信息服務業處副處長史惠康以國內有名的互聯網企業為例,提出傳統制造業企業在思考轉型的過程中,應該清空傳統思維,而不是因循守舊。同時,他也建議樂清的當地企業應該多向國外的產業聚集區學習,包括一些典型的企業興衰的經歷,“不僅對當地的行業發展很重要,另外研究成果也有利于我們參考復制到其他類似的產業聚集的區域。”
而王斌康則建議,樂清市應該憑借其電氣產業集群的特點重點打造互聯網化的龍頭企業,同時注重產業、金融和經貿的高度融合。
在研討會的最后,八米網首席執行官林宣林介紹了該網站在試圖連結當地供應商和采購商方面所做的努力。該網站采取B2D(Business-to-Distributors,即商家對分銷商)的模式,為供應商和采購商之間搭建起專業工業電氣采購平臺。林宣林告訴記者,樂清此前有不少做工業電氣的“偽電商平臺”,結果自然不大成功,而八米網的優勢在于充分把握了用戶的痛點需求。首先,B2D的模式徹底消除了中間的環節,幫助生產廠家與分銷商建立起了“高效的、前店后廠式的直接交易關系。”同時,網站也給合作企業提供免費的倉儲服務和商品保險,降低了企業銷售、倉儲、物流等運營成本。另外,針對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該網站還與當地農業銀行達成了合作,以入駐企業在網站上的交易情況作為銀行貸款的依據,而不需要傳統的抵押物。
從研討會上的熱烈討論可以看出,當地企業和行業內外的專家都對互聯網給工業電氣帶來的機遇感到既振奮又緊迫。正如房寧在研討會上所說:“我相信信息技術、信息產業所謂的互聯網+的時代到來了,它會給我們在信息、在服務包括產業發展服務、政策服務、法律服?等方面會建立一個新型平臺。有可能我們作為一個后發國家,作為發展中國家,由于趕上了這樣的信息技術時代,而獲得一個迎頭趕上發達國家的新機會。”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