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鋼鐵”是鋼鐵業標準化進程的重要標志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明確了思路、方向和工作的著力點。面對鋼鐵行業的困難環境,選擇以低成本、低消耗、低排放和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主要特征的綠色發展道路,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本質要求,是鋼鐵企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更是企業再造競爭新優勢、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戰略選擇。
“綠色制造”是一種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制造模式,要求突破“污染末端治理”的傳統認識誤區,提高資源與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環境污染最小化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綠色產品”是以最終產品的提質升級帶動下游用鋼產業的綠色轉型。鋼鐵企業創造“綠色產品”,就是賦予鋼鐵產品生態屬性,主動適應鋼材品種減量化與可持續的未來發展趨勢,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加快產品檔次升級,積極推進“高強度、長壽命、耐腐蝕、輕量化”的鋼材產品應用與推廣。鋼鐵生產從原材料的質量檢驗到生產工藝過程的控制,再到出廠產品的合格檢驗等等,整個產品從研發到制造到出廠,每個流程、每套工序都離不開標準(這里指的是廣義的標準)。可以說標準水平的高低,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鋼鐵生產的資源與能源利用效率,決定著制造流程是否優化和產品質量的高低。
要促進鋼鐵工業質量水平的躍升,綠色轉型發展就要不斷破解制約發展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瓶頸,保持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構建好新型標準體系,不斷滿足下游用戶的新需求。如原油船貨油艙用耐腐蝕鋼板主要是為滿足石油及天然氣開采、輸送和儲運過程中對高品質耐腐蝕鋼的需求而研制開發的。
近年來,國際海事組織(IMO)對原油船的腐蝕安全問題高度重視,2010年通過了日本提出的將原油船貨油艙用耐蝕鋼納入強制標準的提案,相關標準已于2014年1月1日強制實施。此舉不僅形成了日本在船用耐蝕鋼技術和產品上壟斷,而且對我國承接船舶訂單形成嚴重的技術壁壘。國內重點鋼鐵企業與科研機構經過幾年的研發,成功研制了原油船貨油艙專用耐腐蝕鋼板。在研發階段,標準就及時跟進,與研發同步,制定出了GB/T31944-2015《原油船貨油艙用耐腐蝕鋼板》國家標準,使科研成果無縫對接市場應用,給鋼鐵與造船業的轉型發展樹立了標桿。
目前按標準生產的產品各項性能及實物質量優于國外同類產品,并通過七國船級社認證。目前鞍鋼生產的原油船貨油艙用耐腐蝕鋼已在“大慶435號”油輪上成功應用,這標志著我國鋼鐵、造船行業國際竟爭力的提升。
國家工業主管部門聯合國家標準化主管部門,正在實施制造業標準化提升計劃,以“十三五”期間制造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基礎薄弱環節、共性技術為突破口,重點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工業基礎等三大標準化提升工程。我們要規劃好鋼鐵領域綠色制造中所需的標準體系,做好頂層設計,樹立好標桿,將研發、應用和環保節能新技術迅速轉化為標準,充分發揮標準對鋼鐵行業轉型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