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顛覆傳統商業模式
工業4.0時代正在到來
從以蒸汽機發明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1923年引進分工勞作的流水線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直至利用電子和IT系統升級自動化生產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歷次工業革命都催生了代表性的新產品與新型生產方式,從根本上重新盤活經濟和社會的各個環節,甚至能夠改變國家間力量對比,由此推動國內與國際競爭態勢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2014年,德國工業4.0平臺對工業4.0概念的價值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釋:“所有參與價值創造的相關實體形成網絡,獲得隨時從數據中創造最大價值流的能力,從而實現所有相關信息的實時共享。以此為基礎,通過人、物和系統的連接,實現企業價值網絡的動態建立、實時優化和自組織,根據不同的標準對成本、效率和能耗進行優化。”
在工業4.0時代中,信息物理系統(CPS)是一切價值創造相關活動的基礎。CPS將傳統生產技術與新型IT技術二者有機結合,利用計算機硬件、軟件、生產設備以及交互界面的集成網絡溝通現實世界與信息世界。具體而言,配備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工廠中每個生產環節都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可以自動化完成生產線操作,具有卓越的機器學習能力;同時利用生產環境的即時監控,提前排除潛在問題,進行預測性維護。整個生產流程更加靈活、富有彈性,甚至可以根據客戶的定制化需求進行即時調整。
信息物理系統將打破所有生產環節的數據壁壘,通過人、機器和整個系統的互聯,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增值,并一舉帶動經濟與社會各個方面的劃時代發展。我們認為,工業4.0可能將是一場可與前三次工業革命比肩的顛覆性技術革新,將以數字化引領全球范圍內經濟變革的浪潮。
商業模式創新
工業4.0時代的數字化變革也必然要求商業模式的相應創新。企業的工業4.0戰略規劃需要依托具體商業模式才能落到實處。工業4.0時代中,用戶集成、數據分析與綜合性服務三大趨勢顛覆了傳統商業領域價值創造與盈利模式的條件:產品與服務規劃設計,生產、銷售與盈利方式,如何在業務領域中發揮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導因素是技術、服務還是資本?……這些都是創新商業模式過程中亟待回答的問題。
此外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工業4.0中商業模式轉型的動力不僅來自于企業內部,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即便是成功的商業模式也需要不斷地轉型升級,與外部影響因素的變化保持同步并從中獲益。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模式的模仿不僅存在于同行業內,不同行業間商業模式的成功原則也可以互通。
以吉列公司的商業模式為例,19世紀末,可替換剃須刀市場已經相對穩定,很多廠商持有專利,占據優勢地位。吉列公司以低于成本價的剃須刀架迅速打開市場,鎖定客戶。吉列模式成功的關鍵在于同時將配套剃須刀片這種價格相對低廉的消耗品小幅提價,利用剃須刀片用戶高頻度購買行為帶來的利潤抵消刀架的收入損失,并進一步獲得盈利。
惠普的“打印機+配套油墨”、雀巢的“咖啡機+咖啡膠囊”都從吉列這種組合定價的經典商業模式取經,在各自的領域內獲得了成功。、
工業4.0時代商業模式創新的內容
工業4.0對商業模式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大方面:
靈活性/大規模定制
大規模,要求的是標準化,傳統工業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定制,要求的是個性化,這是工業4.0時代提出的新需求。大規模化和定制化,本身是矛盾的。工業4.0將二者有機結合,不僅能夠在產品的計劃、模擬,甚至是實際生產過程中提高靈活性,實時滿足客?需求,進行動態產品規劃;同時也將利用現今的生產技術和集成系統大幅提高生產力,并在全程智能監控之下,有效實現各個生產環節的無縫對接,縮短生產任務的轉化時間。
直接客戶關系
客戶可以同企業就生產和產品信息進行直接交流,客戶的反饋數據錄入智能工廠的信息物理系統,直接規避中間環節,使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聯系更緊密。
去人力化
工業4.0與歷次工業革命一脈相承,都是利用更加先進的工具逐步解放人力、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工業4.0并不是單純以機器人取代人力,而是在智能工廠中利用集成現代智能機器人、傳感器、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的技術突破推動人機協同,實現智能生產,進一步降低制造業對勞動力的依賴與人力成本的比例。
資產周轉率提高
信息物理系統的預測性維護的功能使設備正常運行的時間大大延長,進而降低了因為設備檢修和故障造成停機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工業4.0產品的定制化程度高,庫存量將得到嚴格控制,貨物周轉效率大幅提升。
分布式/地區化
工業4.0不依靠規模效應獲得效益,而是通過分散智能工廠處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效率和靈活性,配合直接客戶關系快速重新規劃更加符合客戶需求的生產流程。
快速迭代推出新產品
3D打印、新材料、機器人和自動汽車等新型技術與設備的廣泛使用將大幅提高智能工廠的生產力。與此同時,信息物理系統一方面收集客戶與產品本身的大數據并加以分析,一方面對產品和生產過程進行優化,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式創新。各種虛擬工具在指導人們使用新產品、提高新產品的用戶接受度與滿意度的同時,更推動新一輪的大數據處理和產品優化的過程。
能力的變化
人機交互更加簡單友好,直接提高了工人學習新技術的速度和質量。自動機器人的應用也使日常運營需要的勞動力減少。
工業4.0的發展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客戶群、基礎設施、勞動力素質等關鍵因素的完善還要克服諸多困難。
我們預計,2025年之前并不會出現可供企業廣泛采用的標準化解決方案,現階段的努力方向仍是獨立的試點方案。隨著工業4.0的發展與成熟,企業將逐漸開發出以技術為推動力的插件式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各種互聯渠道合力推動多種解決方案產生;而隨著大多數生產設備、基礎設施和人員過渡到真正的工業4.0時代,集成式、標準化的解決方案將在2025年左右應運而生,屆時,商業模式創新變革也將發展到新的階段并產生新的要求。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