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國工業節能減排四大待解難題
進入“十三五”,我國工業節能減排壓力有所緩解,在政策利好的發酵下,有望迎來“開門紅”。不過,在整個實施過程中,系統性節能減排仍舊面臨許多問題。
1、系統性節能減排重視不夠
節能減排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工作多是圍繞重點工序、重點設備、重點企業以及重點行業開展,對上下游企業之間銜接、行業間協同耦合、工業與社會間生態鏈接等系統節能減排重視不夠,大大制約了系統層面節能減排潛力的釋放。
2、地區差異化問題突出
“十二五”以來,西部地區部分省份投產或開工了大批高耗能項目,目前這些項目產能持續釋放,導致這些地區節能減排壓力遠高于其他地區,尤其是工業重化程度較高的海南、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區節能減排形勢十分嚴峻。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各地區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和問題各有不同,差異化的政策措施將是“十三五”的重要議題,否則節能減排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將會更加突出。
3、實現雙控目標難度大
繼續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將是“十三五”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抓手,國家將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也將在環境保護方面實施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物總量減排協同推進,實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擴大污染物總量控制范圍,將細顆粒物等環境質量指標列入約束性指標。與“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相比,“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將更加全面、系統和科學,但實現目標的難度也將更大。
4、產能過剩制約節能減排
“十二五”中后期,我國經濟增長逐步進入新常態,由于市場需求的低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更加突出,企業效益下滑導致節能減排內生動力不足已成為長期問題。2015年在工業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的情況下,企業效益仍不樂觀。展望2016年,產能過剩和市場需求不足矛盾化解尚待時日,工業產品價格可能持續下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低緩。產能過剩和資金鏈偏緊制約企業節能減排投入,企業節能減排內生動力仍然不足。
針對工業節能減排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完善節能減排政策體系對系統性推進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意義重大。應充分考慮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差異,研究制定差異化的節能減排政策;完善節能減排目標管理體系,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健全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節能減排管理體系;化解重點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等等。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