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實質是一種制造文化再造
進入21世紀,德、美等工業強國加速推進“工業4.0”、“先進制造伙伴計劃”等再工業化戰略?!爸袊圃臁背杀究焖偕仙?,迫使在華外資回流發達國家,而東南亞各國也在中低端制造業發力,吸引本土制造或外資在東南亞投資建廠、轉移產能。
2016年,“中國制造”面臨“空心化”和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前后夾擊”。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頒布《中國制造2025》“三步走”強國戰略:第一步,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制造業大國地位更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中國制造2025》是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綱領文件,其實質是一種“制造文化再造”。
《詩經》古語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p>
“德國制造”可以成為“中國制造”文化借鑒。
“德國制造”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無論百年教堂大鐘、釀酒設備、地下排水系統、建筑與家具,還是奔馳、寶馬、雙立人刀具,“德國制造”都具備四個基本特征:耐用、可靠、安全、精密,這是“德國制造文化”在物質層面的外顯,而隱含其后的,則是“德國制造”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核,表現為:
“理性嚴謹”:體現著日耳曼民族性格,是黑格爾、康德哲學支撐的“德國制造”精神文化的結晶。德國人“理性嚴謹”民族性格自然演化為制造領域“標準主義”。
“標準主義”:德國制造過程中具體表現為“標準為尊”,“標準為先”。德國是世界工業DIN(DeutschesInstitutfuerNormung)標準化發源地,涵蓋機械、化工、汽車、服務業等所有產業門類,超過3萬項,構成“德國制造”基礎。
“精確主義”:對于標準的依賴、追求和堅守,必然導致對精確的追求。
“完美主義”:德國人專注精神、標準主義、精確主義的遞進發展中,產生了完美主義。這四個文化要素具有明顯遞進包含邏輯關聯?!巴昝乐髁x”是“專注精神、標準主義、精確主義”綜合表現;“完美至臻”是德國制造根本特征。
追求完美(Gruendlichkeit)的工作行為表現是“一絲不茍、做事徹底”。
“標準主義”的時間維度表現是“程序主義”,空間表現是“秩序主義”。德語“秩序”(Ordnung)一詞相關含義有:整頓、整理,整齊,調理,規則、規章,次序、順序,制度,安寧、秩序、紀律。
總之,與道德文化為特征“中華厚德文化”不同,“德國制造”理性劃分“工具理性(專注主義、標準主義、精確主義、完美主義、秩序主義)”和以宗教(基督教)文化為基礎的“價值理性”,這是最值得“中國制造”借鑒的。
“中國制造”普遍存在“超常規、跨越式放量發展”“耐不住寂寞和誘惑,缺乏專注精神”等浮躁心態,打造“中國制造”文化內核,最大障礙是中國落后的國民性改造問題。
由此可見,中國本土制造須借鑒“德國制造”文化精神,瞄準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等關鍵環節,以開放的胸懷進行制造企業文化再造,重點是“理性”,難點是“國民性改造”。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制造2025》給中國制造帶來的,不僅僅是制造結構轉型升級,更具戰略價值的則是一種凝練中華民族復興精神、先進綠色智能制造理念“中國制造”文化內核的重塑或再生。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