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通用機器人落戶南海 打破產業依賴進口現狀
美的擬要約收購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德國庫卡的消息近日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佛山機器人產業對標世界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在南海,龍頭企業進軍機器人領域、知名工業機器人企業加快布局也開始成為一種趨勢。
近日,沈陽通用機器人公司落戶南海成立了佛山分公司,這家企業誕生于中國機器人事業搖籃的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減速機等核心產品,打破了中國此前相關產品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瞄準佛山作為制造業基地的龐大應用市場,目前其與志高空調等南海企業已展開合作。
由于工業機器人與一地的產業結構關聯度很高,對于以民營企業為主、傳統產業居多的佛山制造而言,沈陽通用作為一家外來企業,其佛山本土化開拓之路值得關注和期待。
瞄準珠三角“機器換人”市場沈陽機器人公司布局南海
減速機占據機器人成本的50%,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的機器人核心器械“減速機”,都是依靠日本等國進口,成本高昂。沈陽通用自主研發的減速機,價格約為國外競爭對手的一半,利潤還能保證高達七成以上,這讓該公司拿下了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多個大訂單。
減速機只是通用公司的拳頭產品之一,其主要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機器人系統和自動化解決方案。公司創始人李洪誼是哈佛大學工程科學博士,公司團隊核心成員來自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多年頂尖機器人項目開發實施經驗,例如研發了我國航天空間站的相關機械臂等。
瞄準佛山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和廣闊的機器人應用市場,沈陽通用近日落戶廣東金融高新區,在南海成立了分公司。“去年,沈陽通用公司超過一半的產品銷售業績來自珠三角,這里有廣闊的市場和先進開放的思想觀念。”沈陽通用機器人公司副總經理劉彤說。
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80%的市場份額被跨國公司占有,日本的安川和FANUC,德國的庫卡和瑞士的ABB四大企業成為工業機器人市場第一梯隊的“四大金剛”。2013年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劉彤認為,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消費市場對品質要求提升,促使企業必須轉型升級,通過自動化改造、機器換人,則是一條重要途徑。再加上目前在《中國制造2025》的指引下,國內機器人企業將獲得極大的發展機遇。
在佛山,目前德國庫卡等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巨頭已悉數布局,以美的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加速進軍機器人領域,佛山機器人產業方興未艾。劉彤也認為,以佛山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工業機器人產業正在加速崛起,并有望趕超其他地區,“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是沈陽和哈爾濱兩大老工業基地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所以技術和產業力量都領先全國。近期包括佛山、深圳等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也頗為迅猛,我們期待立足佛山輻射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
草根企業、傳統企業認知程度有待提升佛山機器人應用市場如何撬動?
雖然珠三角的訂單占據了沈陽通用半壁江山,但目前佛山市場占據的份額并不多,“佛山市場還在開拓之中,但在未來將是珠三角最主要的市場。”在劉彤看來,佛山的制造業非常發達,專業化和集中程度非常高,例如陶瓷、家電等產業領先世界。這對通用來說是優勢,只要打開了一兩個重點企業,就有望輻射到整個行業。另外,佛山以民營經濟為主,非常活躍,企業創始人往往“說了算”,做決定也相對容易,效率高。
不過,由于佛山民營企業大多是草根企業,對機器人行業的認知程度還不高。這是目前通用在佛山市場開拓初期普遍碰到的難題。通用也因地制宜制定了一些市場開拓策略,例如利用南海區政府對于企業提升自動化升級15%的資金補貼政策。
劉彤表示,民營企業對成本核算非常嚴格,15%的補貼對于企業來說十分關鍵,通用方面和企業溝通,只要先支付15%的費用,試試看運用工業機器人效果如何,這樣企業合作意愿就大大提高了。企業有了合作意愿引進試用,后來發現不僅是提升了效率,而且生產線自動化數字化后,為網絡化、智能制造等進一步的升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企業很實際的,看到效果好的話,就會用。?家用了的話,可能帶動一個產業和上下游的升級換代。”
今年上半年,通用就到南海的志高空調進行了合作調研,通用給其進行了自動化改造的效率估算,3000人的公司,自動化?機器人化改造后,只需要100人就夠了,志高方面當時感到“非常震撼”,未來將在保障就業率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進行改造升級。目前通用已和志高達成相關的合作意向,改造方案正在制訂中。
劉彤介紹,志高在自動化過程中,除了和沈陽通用,也有和其他機器人公司合作。就我們與全國市場的接觸發現,珠三角的制造業,在全國率先認識到了自動化、機器人運用的重要性。很多企業已在進行相關的探索,我們很驚訝當地老板對數字化升級改造的意愿非常強,“這可能是因為珠三角制造業走得早,有二三十年歷史積淀,其次改革開放和比鄰港澳等優勢,一部分企業擁有開放和世界的眼光,政府的引導也很重要,相比較而言北方官本位思想比較嚴重,南方商業化市場發達,政府有服務意識。”
未來,沈陽通用佛山市場的開拓,將從民營企業切入,目前其已與相關汽車零部件行業開展合作。“國企牽扯到就業問題,民營企業方面先和大中型企業合作,需求更為迫切,未來也非常希望能打入中小企業市場。”劉彤說,佛山本土企業家特別重視工業機器人的投資回報,中小企業最實際,而且希望能夠得到立竿見影的產出,自動化改造升級需要一個過程,初期往往需要投入大筆資金,他們不一定具備等待的基礎,兩年不掙錢就坐不住了,這需要和整個大環境市場、和當地政府持之以恒地去做。
期待在佛山機器人產業版圖中脫穎而出既要“對接國際”,又要“融入本土”
與美的集團擬收購德國庫卡集團,與日本機器人巨頭安川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類似,“對接國際”也是沈陽通用機器人公司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目前其已與施耐德、英特爾等國際公司開展合作。
去年8月,全球能效管理專家施耐德電氣與沈陽通用機器人簽署以整套電氣解決方案為立足點,同時在市場開發多業務領域進行全面合作及信息共享的戰略合作協議。施耐德電氣將提供PLC、變頻器、運動控制、步進電機及其他輔助元器件產品,與通用機器人主要進行物流智能裝備的研發及市場開發。
劉彤介紹,未來施耐德所有的產品,以全中國最低價提供給通用機器人。沈陽通用也將與施耐德在一些技術研發方面達成合作,例如聯合開發蜘蛛手等,施耐德還給通用設立了一個人民幣基金,將來會在資本運作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
“我們是強強聯合,各取所需。”施耐德看中通用在核心技術產業化轉化方面的優勢,例如公司每年20項技術專利,90%以上能轉化為產品,轉化率高。此外還看中了通用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因為機器人需要和工業設備緊密結合,需要做定制化服務,通用比國外企業要快、服務更貼合市場。牽手施耐德,對于通用方面來說最重要的是拓展銷售渠道,作為一個高科技公司,沈陽通用員工以“工程師”為主,銷售則是弱項,而施耐德擁有全球范圍的廣闊銷售渠道等。
劉彤介紹,除了借助跨國公司的力量,沈陽通用也期待與佛山機器人產業展開更深入的合作,共同做大蛋糕,而隨著佛山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壯大,無論是本土還是外來的機器人公司將得到進一步洗牌,沈陽通用方面期待在未來的佛山機器人版圖中“脫穎而出”,成為贏家之一。
“目前我們也與佛山的一些機器人公司和集成商有相關合作,制定一些定制化解決方案。”劉彤說,目前佛山分公司以銷售團隊為主,接下來將把生產制造環節引入,以節約物流成本,此外,設計、機器人本體研發等團隊也將引入佛山,以更好地融入本土開展“定制化服務”。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