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制定空間機器人發展路線圖
中國國家航天局今天在京組織召開第十三屆空間人工智能、機器人和自動化國際研討會。
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在會議致辭中表示,中國國家航天局根據我國航天發展需要,制訂了未來的空間機器人發展路線圖。空間機器人在航天在軌服務、空間探索、深空探測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空間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航天可持續發展,促進技術領域創新、法律政策完善和國際合作的開展,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等方面需求。未來,我國將在空間在軌服務機器人、月球與深空探測機器人、空間環境治理機器人等領域,開展一系列共性和專業關鍵技術攻關,使我國空間機器人技術與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會上,來自美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等10余個國家的航空航天機構官員、學者,圍繞空間人工智能發展現狀、未來思路等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與會代表分別就行星探測機器人、協調操作機器人、空間導航、空間機械手設計、在軌服務技術、行星表面地形評估、行星表面路徑規劃、空間作業調度、探測機器人機構設計等議題,進行了交流發言。
空間人工智能、機器人和自動化國際研討會是國際上空間人工智能領域的著名會議。本次會議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承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協辦。
近年來,在空間站建設、在軌維護、空間碎片清除、月球/火星/小行星探測、空間太陽能電站等需求牽引下,我國空間機器人及空間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在空間在軌服務、空間裝配與制造、月球與深空探測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嫦娥三號成功實現了“玉兔”號月球車對月面的探測任務,火星表面巡視探測器機器人已積極開展研制,一系列航天器在軌加注關鍵技術獲得了突破。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